一棹清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攔,如果在去辦證的路上被逮住了可就太冤了。
志軍懷揣著這個小本本,不禁想起了電影裡抗日戰爭時期的“良民證”。一個證能證明什麼呢?但是有了這個小本本,才可以到處跑,也才可以出去找子君。
中午,氣溫很高,工友們吃過飯都汗流浹背的回來了。一個個拖著疲憊的身體把浸透了汗水的衣服一脫安全帽一扔鞋都不脫就往鋪上倒,挨著枕頭就睡著了。他們要抓緊時間休息恢復體力。儘管正午的工棚被太陽烤得像個火籠,幾乎每個床鋪上都吊著一個八塊錢一個的迷你小吊扇。個別捨得的買的小檯扇。冬子要志軍在他的下床午休一起吹風扇。倆人還像小時候一樣的親密無間。
這二十幾人的工棚裡住著幾班人馬,四川河南為主,都是支模的木工。他們老鄉現在算上志軍十人是一組,其餘的是一組。木工,也稱“架子工”,支模也分內模外模,木模鋼模。他們乾的當然是外模。木工是工地民工中工價相對較高的工種。因為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其次是鋼筋工,鋼筋工一蹲一整天腿受不了,長期蹲著容易腰椎間盤突出,冬子說那活給再高的工價都幹不了。木工至少是站著,可以走動。就是胳膊開始會酸,習慣了就好了。還有泥瓦匠夫妻搭檔最多,幸好他們工棚沒有。因為工棚裡男女混住,住著夫妻有諸多不方便,一個布簾子就隔開了一方小天地。民工的住宿條件何其簡陋。真正是隻有一個容身的床板大的空間而已。
整個九十年代的工地都是那樣的簡易工棚,直到兩千年後條件才慢慢得到改善,工地都是上下兩層的移動板房作民工宿舍。
而南方雨水多,遇到梅雨季節和颱風天氣,無論是工棚還是兩層的移動板房,都是溼漉漉的連被子都能擰出水來。在臺風肆掠過後都是一片狼藉。但是板房可是乾淨衛生多了,工棚裡可是和螞蟻蟲子老鼠為鄰。
工地民工可以說是最能吃苦最能忍受的一個群體,以前常年沒人關注他們的生活住宿條件,甚至幹了活拿不到錢。可以說南方的建設和發展浸透了農民工的血汗。悲哀的是他們付出了勞動不惜下跪討要血汗錢還被說成是“惡意討薪”!真是邏輯混亂!沒有惡意欠薪何來的惡意討薪?你要是欠x行欠網貸的錢試試,那是怎樣對你逼出人命都不算惡意的。
志軍即將開始他在這裡兩個月的農民工生活,僅僅兩個月,也是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