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光六年正月,陽光灑落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第一批 100 多艘商船宛如一支龐大而壯觀的迎親隊伍,旌旗飄揚、鼓樂喧天,浩浩蕩蕩地揚起風帆,向著北方破浪前行。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月裡,這些商船源源不斷地駛來,彷彿一串串緊密相連的糖葫蘆一般。它們首尾相接,綿延不絕,總數竟然多達 1300 餘艘!如此規模宏大的船隊依次抵達天津大沽口,場面之震撼令人瞠目結舌。
船上裝載著滿滿的糧食,顆粒飽滿,堆積如山,沒有絲毫損耗和遺漏。更為驚人的是,這次運輸所花費的運費相較於以往節省了整整 36 萬兩銀子!當這份詳細的奏報呈送到道光皇帝面前時,他不禁喜出望外,臉上綻放出如同中了鉅額彩票般燦爛的笑容。
興奮之餘,道光皇帝毫不猶豫地下旨,立即從國庫中調撥出 20 萬兩白銀,將多餘的糧食盡數收購併入庫儲存起來,其情形猶如精明的商人囤積貨物以待高價售出。一時間,宮廷內外皆沉浸在一片歡樂與振奮之中。
到了道光七年八月,陶澍那是信心滿滿,上了一道奏摺,說:“皇上啊,以後江蘇的漕糧運輸,咱們都改海運吧!”他本以為道光皇帝會拍手叫好,沒想到道光卻給他澆了一盆冷水:“不行,以後還是以漕運為主。”
陶澍一聽這話,只覺得心裡像是吞進了一隻令人作嘔的蒼蠅般難受至極。他眉頭緊皺,暗自思忖道:“這海運相較於漕運,不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成本還低廉許多。如此顯而易見的優勢擺在眼前,為何英明神武的皇上就是不肯應允推行呢?”
事實上,道光皇帝心中自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賬目。他深知漕運體系龐大繁雜,其背後所牽涉的人員眾多,竟多達一百餘萬人之巨。這些人或直接從事漕運工作,或是依賴漕運相關產業為生。倘若貿然將漕運改為海運,那麼這上百萬的人口瞬間便會失去生計來源,成為無業遊民。
而道光皇帝對於歷史教訓可謂刻骨銘心,尤其是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更是讓他記憶猶新。當年李自成率領一眾窮苦百姓揭竿而起,最終推翻了明朝統治,建立起大順政權。道光皇帝每每思及此處,都不禁心生恐懼和憂慮。他實在擔心這些驟然失業的人們會因為生活困頓而群情激憤,效仿李自成發動一場所謂的“漕運起義”。若是果真如此,恐怕自己的皇位乃至整個大清江山都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因此,當面對是否改革漕運這一問題時,道光皇帝首先聯想到的便是李自成及其帶來的慘痛後果。於是乎,他暗暗告誡自己:“這海運之事,切不可操之過急,必須謹慎行事。否則萬一糧食順利運抵目的地,但朕的江山社稷卻因此毀於一旦,豈非得不償失!”
康熙年間啊,就有那麼一句老話,“通漕旗丁、水手十萬家”,聽著就跟說書的一樣。清朝那會兒,軍隊還分個“兵、勇、丁、卒”四類,這“丁”啊,可不就是管後勤、運東西的嘛,說白了也是士兵的一種。為啥呢?因為明清兩朝的漕運啊,那都是軍隊來搞的,清朝直接就把明朝那套制度給“拿來主義”了。
本來清朝想著,這漕運啊,全靠運丁就行了。結果呢,這運丁數量根本就不夠用,跟鬧著玩似的。那怎麼辦呢?沒辦法,清朝只好在運丁之外,再招一批人,叫“漕運水手”,就跟臨時工似的。
這些運丁們呀,那可真是過著清苦的生活!不過話說回來,人家好歹也是擁有“公務員”這一令人豔羨的身份吶,光是聽起來就讓人覺得高階大氣上檔次。且說他們的收入來源吧,那也算是頗為穩定和有保障的了。每月,清政府都會準時發放月糧給到他們手中,這月糧呢,其實就等同於我們現代社會里所說的工資啦,每個月都能按時到賬。而當他們接到外出執行運輸任務的時候呢,還會額外得到一筆名為行糧的補助。這行糧呀,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