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嘉慶皇帝一蹬腿兒,駕鶴西去,綿寧便樂呵呵地接過了皇位的接力棒,搖身一變成了道光皇帝。提起道光兄啊,大家的腦洞是不是立馬就嗖嗖地開,什麼“吝嗇鬼”、“摳門兒大師”、“鴉片戰爭的背鍋俠”,這些個標籤嗖嗖地往人家身上貼,好像道光兄就是個自帶貶義光環的男主。
但其實呢,咱們得公正點看,清朝那十二位皇帝裡頭,道光兄雖然不能算是c位擔當,但也絕非是打醬油的路人甲乙丙。他在內政上,那可是有兩把刷子的,手腕硬,魄力足,做起事來那是風風火火闖九州。
只不過啊,這道光兄的性格,簡直就是嘉慶皇帝的復刻版,倆人都是“穩”字當頭,做事那叫一箇中規中矩,生怕出一點岔子。這也難怪,道光兄繼位的時候都39歲了,早已過了那青澀衝動的年紀,跟成熟一起來的,自然就是那份保守和穩重。
就說那海運漕糧的事兒吧,按說這是個改革創新的好機會,但道光兄呢,愣是把它當成了燙手山芋,生怕一不留神就捅了婁子。他心裡那個糾結啊,就像是吃飯時候不小心咬到了花椒,麻得他半天緩不過來。
清宣宗道光四年的冬天,北京城的紫禁城裡,寒風那個吹啊,養心殿內卻是燈火通明。42歲的道光皇帝正坐在他的龍椅上,埋頭苦幹,批閱著那堆得跟小山似的奏報。這心裡頭啊,別提多鬱悶了。
他瞅著這奏報,心裡頭直犯嘀咕:“我說這天底下的事兒,咋就這麼不公平呢?我祖父乾隆那會兒,天天花天酒地,六下江南跟玩兒似的,國庫裡頭的銀子跟不要錢似的往外掏,愣是沒見底兒。到了我這兒呢,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勤儉節約得跟個苦行僧似的,褲子破了打個補丁繼續穿,就差沒把‘節省’倆字兒刻腦門兒上了。可結果呢,國庫還是跟漏了似的,銀子嘩嘩地往外流,愣是填不滿這窟窿。”
道光皇帝越想越憋屈,心裡頭那個五味雜陳啊,就像是吃了個沒熟的柿子,又澀又堵得慌。他抬頭瞅了瞅那金碧輝煌的養心殿,心裡頭不禁感慨:“這皇帝當的,咋就這麼難呢?我容易麼我!”
深秋的北京,那冷得啊,跟冰箱裡頭似的,冷得人心都哆嗦。這時候,值班的小太監顛顛兒地跑過來,手裡頭捧著一份通政司的奏報,那神情緊張得就跟捧著個炸彈似的。
“皇上,兩江總督孫玉庭的八百里加急奏報!”小太監尖著嗓子喊道。
道光皇帝一聽,心裡頭咯噔一下,心想:“這八百里加急,肯定是出大事兒了!”他趕緊接過奏報,開啟一看,頓時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嘴巴張得能塞下個雞蛋。
原來啊,就在四天前,那京杭運河,就是咱們常說的漕運大動脈,在江蘇淮安府的高家堰那兒,竟然潰壩了!這一潰可不得了,周邊四十六個州縣全給淹了,跟水洗過似的。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關鍵的是,漕運就這麼斷了,跟被人掐了脖子似的。
道光皇帝心裡頭那個鬱悶啊,心想:“這高家堰的堤壩,不是江蘇巡撫衙門修得好好的嘛,說是能蓄積洪澤湖水,旱季灌溉農田,冬季還能給大運河補水,便於糧船運輸。這咋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了呢?”
他瞅著那奏報,心裡頭直犯嘀咕:“這堤壩啊,看來也跟人一樣,關鍵時刻得靠得住才行!這下可好,漕運斷了,我這皇帝得頭疼多少天啊!”
於是啊,道光皇帝嘆了口氣,又瞅了瞅那奏報,心裡頭暗暗發誓:“這事兒啊,得好好處理,不能讓這堤壩再給我添堵了!”
清代那漕運啊,就跟咱們現在的快遞一樣,得按時按點送貨上門。每年農曆五月,夏糧就得打包上路,九月呢,秋糧又得接著運。說白了,就是把江南那地兒的糧食啊、物資啊,一股腦兒地往北方運,得保證咱北京這上百萬人的大都市吃喝不愁,因為北京是隻消費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