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頁)
希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3參閱《何西阿書》9:10,《耶利米書》2:2,《申命記》32:10等。
4參閱bortizzeitschriftfiirdiealttestantlichewissens插ft,nser,voliii(1926),pp81以下;dsargoliouth,therelationsbeeenarabsandisraelites(london,1924),pp8,15參閱jasaontgory,arabiaandthebible(philadelphia,1934),pp149以下。
1參閱《舊約:出埃及記》3:1,18:10‐12。
2參閱《出埃及記》3:18,5:1,《民數記》10:35‐36。
1ckenbill,volii,§240。
2《舊約:尼希米記》2:19,4:7。
---------------
並沒有民族的涵義。在《以賽亞書》(21:13,13:20)和《耶利米書》(3:2)裡,希伯來名詞ereb也是作同樣的解釋。在《古蘭經》(9:97)裡,a&l;rāb是指貝杜因人而言的。《麥克比記》下(12:10),簡直把阿拉伯人和遊牧人當做兩個同義詞。《聖經》上把這個詞當做一個專有名詞用的第一個例項,見《耶利米書》(25:24):&ldo;阿拉比亞的諸王。&rdo;耶利米的先知生涯,約在公元前626和586年之間。所謂&ldo;阿拉比亞的諸王&rdo;,大概是指北部阿拉比亞和敘利亞沙漠裡的舍赫而言的。公元前三世紀時,這個名詞開始用作阿拉伯半島上任何居民的稱呼,因為《歷代志》下(21:16)提及&ldo;靠近衣索比亞人的阿拉比亞&rdo;人,在著者心目中,阿拉比亞人就是西南方的賽伯伊人,這是毫無疑義的。古代阿拉比亞有四個最著名的王國:賽伯伊、麥因、哈達拉毛和蓋特班,前面的三個‐‐也就是重要的三個‐‐在《舊約》裡都有記載。《以西結書》(公元前572年後)第27章是講商務的,在這章裡面,阿拉比亞和基達相提並論,商品目錄裡所提及的那些商品,恰好是阿拉比亞所能出產的東西。我們從這章的第21節可以知道,阿拉比亞人在公元前六世紀時和他們在現在一樣,是從事於畜牧業的,他們把自己的牲畜賣給附近的居民。從《耶利米書》(3:2)也可以看出來他們是以攔路搶奪著名於世的。《耶利米書》(25:23)(美國訂正本)指出他們把自己周圍的頭髮剃光了,只在頭頂上留一撮發,這種習慣是與現代貝杜因人的習慣很相似的。
《舊約》中屢次提及的底但(阿拉伯語的德丹,見《以賽亞書》21:13,《耶利米書》25:23,《以西結書》25:13),就是現今的烏拉,是希賈茲北部的一塊綠洲。在某個時期,底但是賽伯伊人在半島北部的大本營。當賽伯伊人的商業勢力正在強盛的時代,他們顯然控制著經由希賈茲向北方直達地中海各港口的運輸路線,而且沿途都有他們所開闢的殖民地。《以西結書》裡1的基達(希伯來語的qēdār),亞述編年史2裡的吉得裡,古典文獻裡的基德雷(cedrei)3,曾統治北部阿拉比亞。巴爾米里納以及大馬士革東南一帶,就是他們的居留地。書唸的少女的美麗,因所羅門的《雅歌》(6:13,1:5,參閱《列王記》上1:3)而芳名永存。她或許是基達族的一個阿拉比亞女子。示巴的女王(阿拉巴語的畢勒基斯[bilqis])把南部阿拉比亞極稀罕的禮物送給以色列的賢明的國王(《列王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