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第1/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弱冠通儒經 雄辯善名理
陸德明字元朗,蘇州吳(今蘇州吳縣)人他的青少年時代,正是南朝的陳代,陳朝雖偏居江南,但文化比較發達陸德明少年就很聰穎,拜當時的名儒周弘正為老師,學習儒學周弘正是梁、陳兩朝的名儒,也是名臣史書說他10歲就通《老子》、《周易》,梁武帝時被任命為博壬他不但通儒經,而且&ot;善玄言、兼明釋典,雖碩學名僧,莫不請質疑滯&ot;(《陳書&iddot;周弘正傳》)在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亂中,由於周堅守名節,不附侯景,受到梁元帝的重用,官至侍中、國子祭酒
入陳以後,再任國子祭酒、太子詹事長期處在國子祭酒這一主管文教的職位上,理所當然地成為一代儒宗陸德明的學術,在多方面受到他的薰陶與影響周弘正既通儒學又通釋老,既注《周易》、《論語》,又疏《老子》、《莊子》陸德明在總的治學方向上繼承了這種風格,他撰的《經典釋文》,就把儒家經典和老莊著作排在一起進行注釋,同時他又兼通佛教釋典,並且擅長於析名辯理的玄學《新唐書》本傳說他&ot;善名理&ot;,們日唐書》本傳說他&ot;善言玄理&ot;講儒學而又兼講玄學的名理,這是南朝儒學的風氣時尚
當南北朝分立的時代,儒學或者說經學在北方和南方各有不同的特色北方經學,儲存了東漢以來的漢代古文經學的家法:《尚書》、《周易》及禮學都遵守鄭玄的註解,《左傳》則宗服虔,《詩經》則宗毛公而南方的《周易》卻遵循玄學家王弼注釋,《尚書》則是孔安國傳,《左傳》則是杜預注,只有飛詩經》和北方相同,禮學也相同清代注重漢學的經學家,對南朝這種夾雜玄學的經學很不以為然今文經學家皮錫瑞說:&ot;南學則尚王輔嗣(粥)之玄虛、孔安國之偽撰、杜元凱(預)之臆解,此數家與鄭學枘鑿,亦與漢儒背馳及使徑渭混流、薰蕕同器,以至後世不得見鄭學之完全、並不得存漢學之什一,豈非談空空,核玄玄者階之厲乎&ot;!(皮著《經學歷史》六:經學分立時代)薰是香草、蕕是臭草,皮氏認為漢學的衰落,是玄學家的罪過
隋、唐時代人對於南北儒學卻不是這種看法李延壽撰寫的《北史&iddot;儒林傳》
說:&ot;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ot;很明顯對南方儒學的評價高於北學皮錫瑞總結經學歷史,也不能不承認:&ot;天下統一,南並於北,而經學統一,北學反並於南&ot;(同上,七:經學統一時代)隋文帝楊堅以外戚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北方的隋滅掉南方的陳,統一了中國為什麼儒學反而是南學盛行而統一全國呢?這說明學術文化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機制北方經學遵守漢學的家法,在儲存古代文獻本來面目方面有成就,但在發展文化上卻無貢獻自東晉南渡以後,南方在文化上逐漸高於北方,衣冠禮樂、文採風流,北方常常羨慕南方人
而玄學的析名辯理,發展了哲學的抽象思維,其形成和發展,構成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因而左右了統一之後的文化發展方向
陸德明是在南學儒、釋、道並行的學術空氣中成長起來的,很年青時就表現出他在這三個方面的學識和辯論的口才陳朝大建年間,陳太子召集四方名儒在承光殿講論學術,由當時的國子祭酒徐孝克(《舊唐書》稱徐克)主持講學徐孝克為當時名儒,《陳書》本傳說他&ot;通五經,兼釋老&ot;孝克的哥哥徐陵官為安右將軍、太子少傅,是陳朝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同時也兼文儒,《陳書》稱他為&ot;一代文宗&ot;由於徐氏家族的官聲和學術名望,徐克在承光殿講學,議論縱橫,無人能抵擋他的談辯之鋒其時陸德明只是一個青年,國子監生員,在下坐聽講學他初生牛犢不畏虎,起來與徐克討論學術上的問題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