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第1/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在尊崇孔子儒學的名義下,把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包含進去,成為新時代新思想的融合體,這也是王肅在學術上壓倒鄭玄,能夠列於學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出經學向玄學過渡的時代思想特色
王肅除了注釋經典,偽造《孔子家語》、《孔叢子》之外,他在政治生涯中,還針對時事,頻頻向統治者建議,又表現出儒家入佳的積極態度他對朝廷的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等治理國家的重大問題,寫了百多篇論文闡述自己的看法
可惜這些文章今天已不能完全看到但從《三國志&iddot;魏志&iddot;王肅傳》及《孔子家語》、《孔叢子》中,還可以瞭解王肅的思想梗概
四、儒道合流 無為而治
用什麼樣的思想來治理國家,是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的問題,誰也迴避不了
在魏晉時期,儒家的學說雖仍佔統治地位,但有許多社會的實際問題,在儒學中並不能完善地解決於是道家的思想、重視義理的傾向就乘機而入不正視這些已經存在的思想,研究並利用它,而是一概排斥,是自欺欺人王肅有這個勇氣去面對它,研究它,還順勢把儒道思想融合在一起卻繼續打著儒家的旗幟來宣傳自己的新思想
孔子是儒家的祖師爺,但他在《孔子家語》中,多次講到孔子以老子為師的情況,極力渲染孔子師從老子,為儒道合流的理論尋找依據進而用道家的無為而治的學說來改造儒家的天道觀,提出&ot;無為&ot;的治國主張他在《孔子家語&iddot;觀周》
一篇中,具體形象地記述了孔子受教於老子的情況: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ot;吾聞老聆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ot;……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於是喟然曰:&ot;吾乃今知周公之聖,與周之所以王也&ot;及去周,老子送之,曰:&ot;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乎!凡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
博辯閎達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者也無以有己為人子者,無以惡己為人臣者&ot;孔子曰:&ot;敬奉教&ot;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老子博古知今,帶孔子實地考察,啟發孔子明白周公為聖人、周稱王天下的道理,並指明孔子多年奔波碰壁、失敗而不得志的原因孔子受到這些重要的教導,回到魯國,名聲大振,慕名求學的人達到了三千人儒家聖人孔子尚且師傳於道家老子,這就把儒學與道家在學術上聯絡到一起了也為他把道家思想融進儒學找到了根據接著,王肅就用道家的無為學說來改造儒家的天道觀他在《孔子家語&iddot;大昏解》中,借孔子之口說:&ot;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而能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ot;這就是說,天道像日月一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執行,永無止境,萬物的形成正是無為的結果,體現了自然而然的作用這裡的道,已不是孔子的道德、學術或方法的道了,而是老子的道
它包含宇宙規律,它是永恆的,絕對的道,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它能造就萬物,貫通一切而無窮既然天道無為,那麼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也不是天道強加給人們的,而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所以要順應天道的無為來治理國家他反對經學中關於天命的說法,認為人類社會中一切醜惡的現象,就是沒有實行無為而治的結果,是人們自身造成的,而不是天道的作為王肅在《孔子家語&iddot;五儀解》中,回答&ot;國家之存亡禍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ot;的問題時,就明確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