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第1/3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嘉言讜論
如前所說,王充的思想特色是反對迷信,實事求是,用他自己的語言即是&ot;疾虛妄&ot;,&ot;務實誠&ot;不破不立,疾虛妄,反對迷信,正是破的功夫,王充說:
&ot;故虛妄之語不黜,則華文不見息;華文放流,則實事不見用&ot;(《對作》)樹立一個實事求是的良好風尚,&ot;使低務實誠&ot;,才是王充的真正目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對古往來今的一切虛妄不實之辭都進行了批判和檢討,涉及天文、地理、政治、學術、倫理、風俗等各個方面,內容至為廣博一部《論衡》,直敵一部漢代學術文化的百科全書王充一生仕宦不顯,&ot;廢退窮居&ot;,但卻&ot;淫讀古書,甘聞異言&ot;(《自紀》),精心罩思,以成就其高言讜論他的許多見解發前人所未發,道世人所不能道,自謂既&ot;不類古人&ot;,又&ot;違詭於俗&ot;(《自紀》)範曄也說&ot;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理實&ot;都是指其苦心孤詣,見解獨到而言的
下面僅就他對儒學有關命題所作的新貢獻介紹一二:
首先,王充發展了儒學的天道自然觀關於天和天人關係的問題,一直是中國思想界爭議的重要哲學課題,也是儒學內部長期糾纏不清的難題孔子的&ot;天&ot;基本上是自然性的,說:&ot;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ot;(《論語&iddot;陽貨》)天有規律可循:&ot;唯天為大,唯堯則之&ot;並認為天以&ot;天命&ot;的形式作用於人,人應當&ot;知天命&ot;,&ot;畏(敬)天命&ot;,遵循天命行事天和人是一種親和關係但是他又說過:&ot;天喪予&ot;,&ot;天厭之&ot;,似乎天又是有意志有情感的人格神此後,出於對孔子言論的理解分歧,因而在儒家內部,出現人格之天和自然之天的分野荀子堅持天是人以外的純自然之物,提出&ot;明於天人之分&ot;的重要理論認為天體執行自有規律,與人事無關,人可制天命而用之:&ot;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ot;&ot;從天而頌之,不如制天命而用之&ot;(《荀子&iddot;天論》)這是一種徹底的天道自然觀但是漢代流行的是董仲舒的&ot;天人感應&ot;的神學思想
董仲舒認為:人是天的產兒,&ot;天亦人之曾祖父&ot;,故&ot;人符天數&ot;,&ot;天人合一&ot;;天創造了人(&ot;天故生人&ot;),還生長萬物以長養之(&ot;天故生萬物&ot;),此即神學目的論天人相似,人有情感,天亦有知覺,&ot;同類相動&ot;,&ot;同類相感&ot;,此之謂&ot;天人感應&ot;將這套天人感應學運用於政治領域便是盛囂一時的&ot;譴告說&ot;
以為人間政治上可感天,國有善政,天乃出祥瑞以獎勵之;國有惡政,天乃出災異以譴告之;尚不知改,乃生禍亂以喪敗之這一思想發展到西漢末年便形成了虛誕無稽的讖緯神學,神聖的學術領域充滿了天人感應的巫風鬼氣王充直接繼承了荀子的&ot;天人相分&ot;的學說,同時補充說明瞭天人相分的原因,於此他吸取了道家&ot;自然無為&ot;的理論,認為&ot;黃老之家論說天道,得其實矣&ot;(《譴告》),於是形成了天道自然的哲學體系
王充認為天是物質的天,沒有情感,也沒有知覺:&ot;夫天者,體也,與地同&ot;(《祀義》)天與地一樣沒有感覺器官,不會有知覺嗜慾:&ot;地體無口目,亦知天無口目也&ot;(《自然》),因無口目,故&ot;恬淡無欲,無為無事&ot;(同前)天是自然之天,無為之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