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第2/2頁)
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國學叢刊》二卷三期(1923年)張右源撰文,認為:&ot;今本《論衡》是把原來的《譏俗》之書,《論衡》之書,《養性》
之書混雜起來了&ot;朱謙之亦同此說,還在今本《論衡》中分析出哪是《譏俗》,哪是《節義》,哪是《政務》,哪是初本《論衡》,哪是《養性》……;北京大學歷史系《論衡注釋》小組亦認為王充的著作雖有遺篇,但以上諸書歷經王充本人整理,都基本儲存在今本《論衡》之中,只是具體篇章無法分析了(《前言》)與此相反,張宗祥《論衡校訂附記》認為:&ot;請書皆不傳,所傳者獨《論衡》之書八十五篇耳&ot;蔣祖恰也人為&ot;王充《養性》、《政務》、《譏俗》三書,至今均已亡佚,雖則它們的基本觀點在今本《論衡》中可以探知,但今本《論衡》實未包括上述三種著作&ot;
我們認為,同一作者,不同著作的內容互相滲透,是常有的事,因此我們往往可從現存著作中窺知其佚書的內容但是,我們卻不能就此得出佚書的篇章就已包括在今存著作之中的結論王充的著作也有這種情況固然今本《論衡》保留了一些《譏俗》、《政務》、《養性》、《大儒論》等書的某些內容,但我們不能說今本《論衡》就包括了諸書的全部篇目,更沒有充足理由說是諸書的改編首先,《論衡》與《譏俗》、《政務》、《養性》等書是各自獨立的專書,王充在不少章節常常將《論衡》與諸書對舉:
《自紀篇》曰:
充既疾俗情,作《譏俗》之書;又閔人君之政……故作《政務》之書;又傷俗文多不實誠,故為《論衡》之書
以此見《譏俗》、《政務》、《論衡》相次而作,本為三書又《對作篇》曰:
其《政務》言治民之道;《論衡》諸篇,實俗間之凡人所見,與彼無以異也
《政務》與《論衡》對舉,內容也各自不同又《自紀篇》:
《譏俗》之書,欲悟俗人,故形露其旨,為分別之文,《論衡》之書,何為復然?
《譏俗》與《論衡》對舉,並透過問難者的口,兩相比較其風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