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啤酒的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時後,一營管帶打來電話,向李顯策報告聯軍已經到達陣地前一里地外,似乎正在整理佇列。
滕毓藻望著南面黑暗的曠野深處,對李顯策道,“命令炮兵二營,方向正南,距離五百米,打一發照明彈。”
照明彈早在二百多年前,就由英國人騷塞爾發明出來了,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現在的照明彈已經和二戰期間沒有什麼差別,唯一不足的,就是此時的照明彈發射還有些麻煩。
原因是,此時還沒有迫擊炮,所以發射照明彈只能用小口徑火炮,而火炮角度調節要比迫擊炮麻煩得多,而且速度還慢。
由於火炮要根據需要照亮的區域遠近和方向,來調整火炮的仰角和方向角度,而所有火炮的仰角都是有限度的,在一戰前即便最先進的火炮俯仰角和方位角的範圍也都很窄,甚至日後也都是如此。
比如十年後才出現的,還被法國高度保密的聖沙蒙65毫米山炮,其俯仰角為-10度至45度,方向角只有6度,而被稱為一戰英國最精準火炮的BL9.2英寸重型榴彈炮的俯仰角,只有15度至55度,方向角倒還可以,可以正副三十度調整。
所以,要保證照明彈在某一近距離區域上空點亮,有時甚至要人工把炮口揚起,比如挖掘半掩式帶斜坡的火炮陣地,或者乾脆就把火炮推到山坡上,藉助山坡的坡度調整仰角。
照明彈在西沽倉庫裡就有,而且還是李鴻章做直隸總督時就有的,不過這些照明彈並不是給北洋新軍準備的,這些是北洋水師的東西,主要給炮臺和軍艦夜間觀察照明,甚至是在海上聯絡使用。
西沽倉庫裡的那八門格魯森三十七毫米火炮,在滕毓藻看來簡直就是雞肋,口徑同後世大口徑高射機槍差不多,作為火炮使用,嚇唬人還行,威力極為有限,不過在發現了照明彈後,這些“雞肋”就派上了用場,每個炮兵營各配置了四門,專為炮兵夜間校射時發射照明彈用。
幾分鐘後,一發照明彈就在南方一里外的天空上爆開,隨既空中就如同突然出現了一個小號的太陽一般,刺目的白光讓人不敢直視。
隨著照明彈緩緩落下,將地面景物映照的逐漸清晰起來,舉著望遠鏡緊張觀察的滕毓藻,不由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