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天祥的油鹽不進讓元世祖十分氣惱,最終下令處斬。
次日,柴市刑場。
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什麼可說的?’
文天祥問明南方方向,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於是從容就義,時年四十七歲。”
“文天祥死後,其妻歐陽氏收屍時,在他的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歐陽氏看後聲淚俱下,說道:‘我夫不負國,我安能負夫!’
她將丈夫殮葬完畢,隨後在墳前自盡。”
“至治三年(1323年),
文天祥的故鄉吉州將其畫像供奉於先賢堂,與歐陽修、楊萬里等名臣並列,永享後人香火。
至明代,朝廷追賜文天祥諡號‘文忠’。
‘文’字彰顯其學識淵博、文采斐然;
‘忠’字則是對其寧死不屈、以身殉國的至高褒獎。
時隔數十年,文天祥少年時的夢想終得實現。
那個曾在學宮中仰望鄉賢畫像,立志‘歿不俎豆其間,非夫也’的少年,如今已與先賢比肩而立。”
“縱觀文天祥的一生,
始於少年立志,終於青史留名。
他的精神,如浩然正氣,長存天地;
他的氣節,似巍巍高山,永垂不朽。
從廬陵學宮到先賢堂,
從一介書生到民族脊樑,
哪怕深陷絕境,
文天祥依舊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忠’,
什麼是永恆的‘義’。”
【華夏曆史十大悲情人物第七位:‘宋朝最後的忠烈’文天祥,盤點完畢!】
看完文天祥的盤點影片後,宋朝的觀眾已經默默抹起了眼淚。
“先有岳飛,再有文天祥……大宋可真是盛產悲情人物啊!”
“文丞相一生為國,散盡家財招募義軍,卻換來朝廷的背叛,心寒的又豈止一人……”
“他明明可以投降元朝,享受榮華富貴,卻選擇以死明志……”
“文丞相是我們大宋的脊樑,是我們這些前人的榜樣!”
秦始皇略帶惋惜的嘆息道:“文天祥忠肝義膽,寧死不屈,又是文武全才,若能為我所用,必能助朕一統天下,開創萬世基業。可惜,可惜!”
漢高祖劉邦同樣感慨萬千道:“文天祥寧死不降,以死明志,此等氣節,韓信自愧不如。若能得此良臣,何愁天下不定?”
漢武帝劉徹目光深邃:“文天祥之才,足可安邦定國;其節,亦撼天動地。若他生於朕之朝,朕必以國士待之,使其施展抱負,成就一番偉業。可惜,他生不逢時,令人扼腕!”
唐太宗李世民搖頭嘆息:“朕好喜歡文天祥,就是不知蘇先生是否會賜予他們穿越的機會……”
宋太祖趙匡胤則神情複雜,愧疚不已,
“若非朕立下‘重文輕武’之國策,何至於讓大宋積弱至此,讓忠臣良將屢遭迫害?
今得蘇先生恩賜,朕可重來一世,必當改革弊政,重振武備,讓大宋不再受外敵之辱,讓岳飛、文天祥這樣的忠臣得以善終!”
…………
短暫的休息過後,下一位被盤點開始登場。
影片畫面緩緩亮起,
入目之處,
一片枯黃的樹葉,被一陣悲涼的秋風,從樹枝上卷落。
影片鏡頭緩緩推進,跟隨著落葉,來到了一座破舊的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