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趙王偃七年正月(公元前241年)。
楚國,漢水河畔。
一個半大的小胖子正與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對論天下局勢。
這小胖子名叫張蒼是荀子的小徒弟,而和他辯論的那個青年人則是他的二師兄韓非。
張蒼率先開口:“師兄,您以為當今天下誰最有可能完成一統?”
“當今…當今天下之中,最…最有可能完成…完成統一的,必…必必……”
韓非一到緊張的時候就容易口吃,張蒼聽的很是費力,他直的伸手打斷了自己的師兄,說道:
“要不讓師弟先說?”
韓非點頭表示同意。
正好他也想看看自己這個小師弟對天下局勢有何見解。
“師兄,師弟以為,當今天下最有可能完成統一的當屬秦國,其次為趙,然後是楚。”
張蒼一次性說出了三個國家,分別是秦國,趙國,以及楚國。
他並沒有提到餘下的三國,似乎是刻意將這三國忽略了。
“師弟…你…你怎麼…不…不提……”
韓非說話實在是費力,張蒼只得替他把話說下去:“我為什麼不提韓國?魏國?齊國對嗎?”
“對!”韓非點頭。
張蒼嘆了口氣道:“師兄,韓魏兩國日漸衰落,國土日削月割,面對秦趙楚之圍攻,幾無還手之力。至於齊國,多年來偏安一隅,不修兵備,朝堂之上更是文恬武嬉,早已沒了昔日霸主的氣象。”
韓非皺起眉頭,雖覺師弟所言有理,卻仍難以接受。他爭辯道:“韓…韓雖弱,但…但尚有良臣勇將。豈不聞天下強弓硬弩皆出於韓?”
張蒼搖了搖頭,“師兄,良臣不為所用,勇將不得其志,空有也是枉然。
至於所謂強弓硬弩,決定戰爭的從來都不是兵器,而是人。
韓王崇尚術治,多年以來又採取事大主義,是除了魯國衛國以外,最弱小的一個國家。
說一句師兄不高興的話,天下各國,誰都有可能完成一統,唯獨韓國沒有希望。”
韓非一時語塞,心中滿是苦澀。他深知韓國的處境,只是一直不願承認。
張蒼見狀,輕聲道:“師兄,師弟明白你心繫韓國,但大勢如此。秦國變法之後日益強大,且秦人虎狼之心昭然若揭,以戰養戰,不斷擴張。
秦王政更是雄心勃勃,繼位以後先是收復巴蜀,又打敗了強大的魏國,如今,秦國的鋒芒已經快要回到20年前。
諸侯各國之中,秦國是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
趙國胡服騎射後軍力強盛,田秀又是不世之賢臣,如今的趙國剛剛消滅燕國,國力得到了質的提升,雖然不如秦國之底蘊雄厚,卻也很有希望統一天下。
最後楚國地廣人眾,楚王完雖然經歷了不少失敗,但楚國之底蘊猶存,此三國才是當前爭雄的主角。”
韓非默默低下頭,望著漢水悠悠流淌,似看到了韓國風雨飄搖的未來。
這一刻,他很迷茫。
難道自己的母國,真的無藥可救了嗎?
想到此處,韓非心中苦澀不已。
此時,一個蒼老而又洪亮的聲音從背後響起:
“非,不必如此氣餒。”
聽到老師的聲音,韓非驚喜的轉過身。
果然,荀子站在身後。
此時的荀子兩鬢斑白,氣色卻很好,面板也沒有多少褶皺,他穿著一件麻衣,腰間配的劍,身上頗有一種道骨仙風。
荀子捋著自己的長鬚坐到了張蒼和韓非的身側。
師徒三人以三角形落座。
“老師!”荀子剛剛坐下,韓非就急不可耐的問道:“您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