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 (第2/4頁)
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芝一起斬關奪門而出。
辛憲英:辛敞的姐姐,有識人之明,看出司馬懿只是想殺曹爽,勸弟弟堅守職責。
桓範:足智多謀,被稱為“智囊”,曾勸曹爽不要投降,但曹爽未聽其言。
姜維:蜀漢將領,在夏侯霸投降後,趁機伐魏,但在牛頭山兵敗。
夏侯霸:曹魏宗室,夏侯淵之子,因司馬懿誅殺曹爽,被迫投降蜀漢。
經典詩句:“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此句表達了對時光易逝、大業未竟的感慨,也體現出當時局勢的動盪和人們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經典典故:
洛水背誓:司馬懿指洛水為誓,向曹爽表示只是削其兵權,別無他意,但最終卻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這一典故成為了後人指責司馬懿違背誓言、陰險狡詐的例子。
夏侯令女守節:曹爽從弟曹文叔之妻夏侯令女,早寡無子,其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曹爽被誅後,其父又想讓她改嫁,她又斷去其鼻,以表守節之志。後人稱讚她“弱草微塵盡達觀,夏侯有女義如山。”
指導思想:
從政治角度看,這一回體現了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複雜性。在三國亂世,各方勢力為了爭奪政權不擇手段,司馬懿透過政變奪取權力,曹爽因自身的驕縱和無能而失敗,反映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政治現實。
從人物塑造角度看,突出了忠義與奸邪的對立。辛敞、辛憲英等人堅守職責、忠於君主,被視為忠義之士;而司馬懿背信棄義、誅殺曹爽等人,則被刻畫為奸邪之輩。這種對比強調了忠義的重要性,也反映了作者羅貫中對忠義精神的推崇。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這一回預示了曹魏政權的衰落和司馬氏家族的崛起。司馬氏逐漸掌握曹魏政權,為西晉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也反映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和朝代的更替。
二、《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107 回解析》
《三國演義》第 107 回“魏主政歸司馬氏 姜維兵敗牛頭山”,這一回目所展現的情節波瀾壯闊,人物命運跌宕起伏,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與智慧。而運用周易哲學來深度解析這一回目,更能揭示出其中隱藏的奧秘與深意。
在這一回中,司馬懿的崛起與掌權,標誌著曹魏政權的重大轉折。司馬懿以其深謀遠慮和隱忍策略,逐漸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這與周易中的“潛龍勿用”有著相似之處。在事物發展的初期,需要潛藏力量,等待時機,司馬懿正是在等待中積蓄力量,等待著合適的時機一舉奪權。
曹爽作為曹魏宗室,本應肩負起守護政權的重任,然而他卻因驕縱自大、胸無大志而失去了權力。這體現了周易中“亢龍有悔”的道理。當一個人處於高位時,如果過於自負,不懂得收斂和自省,就容易走向失敗和悔恨。曹爽的失敗,正是他過度放縱自我的結果。
同時,這一回中還展現了權力鬥爭的殘酷與無常。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權力爭奪,如同周易中的陰陽相互轉化。權力的天平在兩者之間不斷傾斜,勝負也在瞬息之間發生變化。這種陰陽交替的動態平衡,反映了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也讓我們看到了權力鬥爭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姜維兵敗牛頭山,也是這一回中的重要情節。姜維作為蜀漢的將領,一直致力於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然而,他的努力在這一回中遭遇了挫折。這與周易中的“否極泰來”有著一定的關聯。姜維的失敗並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在逆境中,他需要重新審視局勢,調整策略,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從人物的命運來看,這一回中的角色們都在命運的洪流中掙扎前行。他們的選擇和行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同周易中的卦象變化,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