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 (第1/4頁)
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關於《周易哲學視角下的〈三國演義〉第 115 回解析》的七律詩詞示例,並加以解析:
(一)《易析三國一一五回》
蜀漢興師志未窮,姜維伐魏意如虹。
陰陽互擾朝綱亂,卦象潛移運勢忡。
後主信讒班詔促,將軍避禍屯田融。
興衰似在易中定,史海沉浮道亦同。
(二)解析如下:
首聯:“蜀漢興師志未窮,姜維伐魏意如虹”。這一聯描述了《三國演義》第 115 回中姜維積極興兵伐魏的場景。姜維一心想要恢復中原,多次出師,展現出堅定的志向和無畏的精神,如彩虹般絢爛奪目。此句為後文的分析奠定了基礎,突出了姜維這一人物在本回中的重要行動。
頷聯:“陰陽互擾朝綱亂,卦象潛移運勢忡”。這裡的“陰陽”是從周易哲學的角度出發,在蜀漢政權內部,姜維等忠臣良將代表著積極進取的陽剛之力,而黃皓等讒佞之輩則是消極有害的陰柔之態。陰陽相互干擾,導致朝綱混亂,國家的運勢也隨之變得令人擔憂。這一聯體現了周易中陰陽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哲學觀念,與本回中蜀漢內部的政治鬥爭和矛盾相呼應。
頸聯:“後主信讒班詔促,將軍避禍屯田融”。此聯緊扣回目中的主要情節,後主劉禪聽信讒言,下詔召回姜維,使得姜維的北伐大業受阻。而姜維為了避禍,選擇了屯田沓中。“班詔促”體現了外部環境對姜維的不利影響,“屯田融”則表現了姜維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儲存實力的策略,這也是他根據當時的局勢所做出的無奈之舉。
尾聯:“興衰似在易中定,史海沉浮道亦同”。這一聯是對本回故事的總結和昇華,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三國演義》第 115 回中蜀漢的興衰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就如同周易中的卦象變化一樣,有著其內在的規律。歷史的海洋中,各個勢力的沉浮都遵循著一定的“道”,這個“道”既包括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包含了周易哲學所揭示的宇宙萬物的執行法則。此句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三國演義》所蘊含的哲學意義的探索。
總體而言,這首七律詩詞從周易哲學的視角出發,對《三國演義》第 115 回進行了深入的解析和思考,將文學作品與哲學思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展現了詩詞的藝術魅力,又體現了對經典名著的獨特解讀。
(三)《三國演義》第115回回目,經典梗概,主要人物,經典情節,經典詩句,經典典故,中心思想及指導思想
《三國演義》第115回名為“詔班師後主信讒 託屯田姜維避禍”。以下是對這一回的詳細介紹:
1. 主要人物:
姜維:蜀漢大將軍,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恢復漢室。本回中他不顧譙周勸阻,執意第八次伐魏,但因各種原因最終未能成功,後選擇屯田避禍。
鄧艾:曹魏名將,足智多謀,與姜維多次交鋒,是姜維北伐的主要對手之一。本回中他在洮陽設伏,擊敗了姜維的先鋒夏侯霸。
後主劉禪:蜀漢皇帝,昏庸無能,輕信宦官黃皓的讒言,召回姜維,導致姜維的北伐計劃受阻。
黃皓:蜀漢的宦官,奸巧專權,在朝中結黨營私,排擠忠良,對蜀漢的政治局勢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譙周:蜀漢的大臣,反對姜維連年北伐,認為此舉勞民傷財,不利於蜀漢的發展。
夏侯霸:本為曹魏將領,後因司馬懿誅殺曹爽,被迫投降蜀漢,成為姜維的得力助手,在本回中被鄧艾設計所殺。
2. 經典梗概:
蜀漢景耀五年冬十月,姜維準備充分後上表後主劉禪請求出兵伐魏。譙周夜觀天文認為此行不利,極力勸阻,但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