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布袋和尚在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隱喻著禪意。我們需要一顆清淨的心,去發覺,去參悟,去了空。凡塵之事,榮枯有定,幻滅無期,當我們無法阻擋的時候,就要勇敢地應對。在自然浩大的災難面前,也許我們真的很卑微,有時候,會被一滴雨給砸傷,會被一縷陽光給融化。也許我們更應該在心裡築起一道堅固的城牆,縱是河流翻騰,群山崩塌,也可以巍然不動,毫髮無損。
讓我們放下肩上沉重的布袋,放下生活的包袱,忘記應該忘記的,留住可以留住的。如果你曾經有過鋒芒,那麼在刺眼的陽光下,請你遮掩,不要再去揮舞利刃;如果你曾經有過暗傷,那麼在寧靜的月光下,請你掩藏,不要輕易揭開晾曬。既然都是舊事,就應該塵封在古老的角落,不被人打擾。讓它們湮沒在歲月的長河裡,經過時光的磨礪,幻化為一沙一礫,不顯山,不露水。
從此,做一個慈悲的人、平淡的人。在黑暗中,你作他光明的柺杖,在風雪中,你作他溫暖的爐火。寂寞時,你給他花朵一樣的微笑,孤單時,你給他大海一般的襟懷。那麼,讓我們都做一張絲薄的紙吧,在水墨中清淺、緩緩洇開的,是塵世中最簡單的幸福。
第一章 歸隱南山,採菊東籬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晉·陶淵明
又是菊開的季節,一個蕭索的季節,卻又是令人眷念的季節。許多人對於秋天都是情難自禁,這個季節的紅葉,會醞釀出一種難以言說的惆悵和美麗。這個季節的霜菊,會帶給人一種至性天然的淡泊和從容。我印象中的菊,該是開在疏籬之畔,清瘦的枝,寬容的葉,細緻的花瓣,隱藏著稚嫩的蕾,是那麼的淡雅而素淨。都說迎霜開放,孤標傲世,是菊花堅忍耐寒的品質。而我總覺得菊是一個痴守愛情的女子,被不守誓約的人耽誤,枉教流年漂洗了青春容顏。
人說,每個人都是一種植物的化身,看到菊花,令我想起兩千多年前陶公詠菊、白衣送酒的故事。那麼遙遠的年歲,其實不過是一朵菊花開合的瞬間,你閉上眼,一切還停留在昨天。菊花是陶淵明的知己,在多風多雨的魏晉時空,成了他一生的歸宿。我的前世,一定不和菊花有關,但是秋天的情劫,也足以給我致命一擊。其實,無論是哪個季節,我們都逃不過風月這場情債,以為可以安靜地生活,卻不知光陰一直逼迫我們逐流。
每當我在秋季將一枚剛剛拾起的紅葉夾在書頁中時,以為這樣就可以令它沉睡,以為這樣就是安放了自己的心。實則不是,待到有一天盤點數年來的心情,只不過發覺,關於秋天的記憶,秋天的柔情,要比別的季節多些而已。而我們一如既往的清貧,許是因為所有的相逢都是萍聚,所以就算行走在阡陌縱橫的人世間,擁有的也只是清風瘦月的心情。
無論你是否是一個懂得歷史的人,都知道,在魏晉有一場玄風,瀰漫了整個天空。玄,玄妙、幽遠,神秘深奧,縹緲難捉。玄風,與道家相關,道則是表達一種清淨無為的思想。但我總覺得,玄,玄機,玄理,與禪學亦是相通。陶淵明隱居南山、採菊東籬、散漫林泉、置身田園,夢著潔淨的桃花園,一則是因為現實所迫,再則是他心靈所神往的皈依。倘若他在官場如意,仕途順暢,或許他對菊花的偏愛,對淡泊的嚮往,會有所減輕。
陶淵明一生幾仕幾隱,是因為他一直處於矛盾中。多年以後,當他徹底迴歸田園,想起曾經矛盾地抉擇,搜尋記憶中幾度浮沉的轉變,自己都會驚訝,處身在這樣沒有車馬喧囂的幽境,為什麼還會落入塵網三十年?千纏百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