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明末敗壞已極的吏治下,所謂整頓不過是一紙具文(86)。本來就困敝不堪的驛站,被平空裁去了一大筆經費。劉懋建議的原意是割肉補瘡,本不足取;到了崇禎帝那裡,裁驛遞卻變成了割肉餵虎,不僅於舊瘡無補,反而又添上了新創。隨著驛站經費的裁減,驛夫枵腹、驛馬倒斃的現象愈來愈嚴重了。大批原來依靠驛遞勉強維持生計的壯丁被迫逃亡,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加入了農民起義隊伍。楊士聰說:
&ldo;天生此食力之民,往來道路,博分文以給朝夕。一旦無所施其力,不去為賊,將安所得乎?後有自秦、晉、中州來者,言所擒之賊,多系驛遞伕役,其肩有痕,易辨也。&rdo;(87)
明末農民戰爭中傑出的領袖人物李自成,就是在驛站呆不下去了,才投身於農民起義的。正如史籍所說:&ldo;李自成一銀川驛之馬夫耳,奮臂大呼,九州幅裂。&rdo;(88)由此可見,明廷的裁驛遞,對於迫使更多的貧苦群眾走上叛逆者的道路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第七節 農民大起義的前奏
從上面概括描述的明朝末年社會階級矛盾在各方面的表現,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以朱明王朝為代表的封建統治已經極度腐朽,烈火在地下執行,一場大規模的農民革命正在醞釀當中。
萬曆年間,統治階級中的某些人士已經懷著不安的心情,指出朱明王朝業已面臨著社會的大動盪。如郭正域在題為《法祖停稅賦》的奏章裡說:
&ldo;自古亂亡之禍,不起於四夷,而起於小民。秦之強盛,兼併六國,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六國也,乃陳勝、吳廣一二小民也。漢之天下,四夷款塞,呼韓來朝,卒之擾亂天下者,非四夷也,乃黃巾等賊一二小民也。元之天下,滅金滅宋,一統四海,卒之擾亂天下者,非金非宋也,乃韓山童、劉福通一二小民也。&rdo;(89)
安州知州張遂在《興除議》一文中,也大聲疾呼&ldo;盜賊可憂&rdo;。他說:
&ldo;國家自庚戌以來,北擊胡,東掛倭,西滅哱,南平播,節年不聞以盜為苦也。間即桴鼓時聞,皆謂鼠竊不足慮,而不知秦之亡非以陳勝乎?漢之亡非以張角乎?唐之亡非以黃巢乎?天以水旱開其機,上以暴斂驅其眾,此盜之所由起也。……而奸雄如陳勝,黃巢之流,非可以威降、術羈,此其人最足為隱憂,是在廟堂之上,當預有以羅致駕馭之也。&rdo;(90)
然而,統治集團所代表的,正是社會上盤根錯節的反動勢力,它們自身已經無法解脫社會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打破封建統治的枷鎖,為歷史的前進開闢道路的,只能是農民的革命運動。
農民的起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地主階級的反動統治也不是一推就倒的。從萬曆年間起,各地的農民曾經多次舉起義旗,向腐朽的明王朝發動衝擊。例如,萬曆十六年,劉汝國在安徽太湖宿松地區領導起義,自稱濟貧王(91),鑄銅印大書&ldo;替天大元帥&rdo;(92),&ldo;就富民箱囷,招徠饑民共食之。饑民隨者數萬人。&rdo;(93)起義農民多次擊敗官軍。明政府地方當局派人招撫時,劉汝國斷然拒絕,在回信裡義正辭嚴地宣佈:&ldo;豪家不法,吾取其財以濟貧,此替天行道,而違之是逆天也。&rdo;(94)同年春,在湖北等地也發生過饑民搶米的風潮。如大冶縣&ldo;谷價騰踴,閭閻蕭條。一夫攘臂大呼,轟然蟻聚,動百十人。持斧破廒,所至一空。&rdo;(95)
萬曆二十七年,白蓮教徒趙古元(原名趙一平)在徐州一帶組織起義。他的徒眾到處宣傳,&ldo;世道之將變,尊古元為真人。&rdo;趙古元等制定了詳細的起義計劃,&ldo;約以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