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留在莫斯科工廠裡的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們,同樣表現出了英勇無畏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因全部貴重裝置都已搬遷撤出,他們堅持用舊的、老的裝置,生產前線極需要的武器裝備。時間緊迫,軍工產品必須在最短期限內完成,而工廠人員又嚴重不足。於是,工人們依靠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的工作,大家一心想著的是保證按時超額完成任務。例如,負責生產帕金762毫米衝鋒鎗槍機的第一軸承廠、奧爾忠尼啟則工廠,12月的產品比11月份多出34倍!
為了支援前線,許多民用工廠即時改為生產軍用產品,鐘錶廠生產地雷引信;無軌電車修理廠製造手榴彈;機械廠生產坦克和炸藥,甚至有的原來是生產居民服飾用品的小廠,現在竟能為前線生產反坦克手榴彈。資料、裝置、技術等方面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為了支援前線,為了保衛莫斯科,都是爭先恐後接受任務,獻計獻策使轉產符合前線的需要。
敵人對莫斯科的狂轟濫炸日甚一日,幾乎每夜都有空襲警報,可千百萬莫斯科人一面井然有序地工作、生活,一面積極參加反空襲的戰鬥。
戰鬥正在莫斯科西郊接近地激烈進行著。莫斯科市民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越來越困難。為減少損失,他們冒著空襲,對莫斯科市內和市郊的大型工業企業繼續進行大規模疏散。88 萬輛鐵路貨車,滿載著裝置、金屬材料和各種半製成品,滿載著工人及其家屬,奔赴伏爾加河中下游地區,奔赴烏拉爾、西伯利亞、中亞和哈薩克。在開始疏散之前,莫斯科共有75萬臺金屬切削機,經過疏散只留下21萬臺。戰前,莫斯科供電系統發電能力大大超過1400萬千瓦,到1941年秋,不足這個數字的一半。但是,他們硬是克服各種困難,保證了前線任務之急需。
前線指戰員感受到,全城的人都在保衛首都,全國都在保衛首都,給了他們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鼓舞力量和可靠支柱。
朱可夫在他後來的回憶錄中深有感觸地說:&ldo;當我們談到莫斯科保衛戰的英勇戰績時,我們所指的不僅僅是軍隊英雄的戰士,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的戰績。在西方方面軍以及在爾後各次戰役中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完全是首都及莫斯科軍民團結一致和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國、全體蘇聯人民對軍隊和首都保衛者進行有效支援的結果。&rdo;
二、紅場閱兵
11月1日,一輛黑色吉斯‐101小轎車,把朱可夫送進克里姆林宮。
汽車在一處臺階前停下,朱可夫走下車,疾步登上臺階。
臺階上的兩扇雕花大門同時開啟。他進門後,沿一條比較狹窄,但光線充足的走廊走了一段,然後從一條很普通的窄窄的樓梯登上二樓。二樓的走廊寬闊多了,鋪著紅色的長條地毯,走過十多米,終於來到一扇高大的深棕色的大門前。
這條路他走了不知多少遍,現在確實一切依舊。他習慣地正了正軍帽,扯了扯軍衣的下綴,準備進去見史達林。史達林只是通知他回克里姆林宮開會,內容沒講,他認定情況肯定重要,於是風風火火從前線趕回來。
朱可夫跨進門,只見到在一張鋪著綠呢的長桌兩邊坐著幾乎所有政治局委員和國防委員會成員,史達林依然坐在長桌一端。朱可夫與眾人打過招呼,史達林示意他坐下。然後,&l;自己緩緩站起身,從長桌一側慢慢走到朱可夫身後,說道:
&ldo;朱可夫同志,政治局和國防委員會有一個打算。今年十月革命節,除了要召開慶祝大會外,還想在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我們請你來,就是想聽聽作為負責直接保衛首都的方面軍司令員,你認為怎麼樣?前線的形勢允許我們搞閱兵式嗎?&rdo;
史達林話音剛落,長桌兩旁所有的人都以探尋的目光直視著朱可夫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