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黃埔軍校師生為骨幹,成立的軍校教導團,在東徵和北伐的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以黃埔軍校畢業學生為骨幹,成立的建國陸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在參加鎮壓地主武裝和平定楊劉叛亂的戰鬥中起了很大作用,戰功卓著。1925年11月,鐵甲車隊全部撥給以共產黨人和黃埔畢業學生為骨幹成立的葉挺獨立團;葉挺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擔任先鋒,攻城略地,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建立了巨大的功績,被譽為&ldo;鐵軍&rdo;,成為真正的&ldo;國民之武力&rdo;。
獨特的&ldo;軍人魂&rdo;佩劍精神教育(1)
黃埔軍校學生畢業時,校方除頒發畢業證書、證章外,還特別贈予每位學生一把禮儀裝飾佩劍,作為畢業紀念。頒發佩劍時,軍校常舉行專門的隆重儀式,並作為對全體師生進行軍人精神教育的重要課程。在頒劍儀式上,先由校領導講話,對畢業生提出勉勵;繼由畢業學生代表領劍,進行慷慨激昂的宣誓。整個會場莊嚴肅穆,未畢業的在校學生目睹這一場景,也深受感染和影響,期待著本人畢業領劍那一天的到來。
按國際慣例,佩劍以校長身份頒發。時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字&ldo;中正&rdo;,因此劍體上刻寫的是&ldo;蔣中正賜&rdo;字樣,故這種劍得名&ldo;中正劍&rdo;,在軍中及民間廣為流傳,進而成為其正式名稱。另外因劍身上刻有&ldo;成功成仁&rdo;字樣,也有人稱之為&ldo;成仁劍&rdo;。又因這種劍多為黃埔軍校畢業生擁有,所以又通常稱為&ldo;黃埔劍&rdo;。第1至第18期的畢業學生,都持有一把這樣的佩劍。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有意不再兼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他也想到了這種已經成為精神化身的黃埔生佩劍不應刻上別人的名字,於是自1945年10月第19期學生畢業時及以後各期停止發放此劍。這種畢業紀念佩劍,後成為早期黃埔軍校的標誌之一。
&ldo;中正劍&rdo;除頒發給黃埔學生外,蔣介石還贈給得力部將及有功人員,所以,這種隨身短劍多為黃埔系的軍事將領及政要、少數軍人因功獲得。在20年代至40年代,持有&ldo;中正劍&rdo;進而成為一種特殊的榮耀象徵。後因北伐、反共,特別是在抗戰時期的戰役中,部分軍人因丟失陣地、重傷等原因而以此劍自殺殉國,此劍遂以&ldo;軍人魂&rdo;之名在軍中傳開,並產生其附加的精神教育功能。
中正劍黃埔軍校發放畢業佩劍,其軍事教育和精神鼓舞作用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對於黃埔軍校學生、教官及官佐來說,獲賜此劍是人生經歷中非常有意義的紀念。對有條件地、獎勵性的發給少數官佐和廣大軍校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劍體上書有&ldo;蔣中正賜&rdo;幾個大字,可以說發此劍也包含了蔣介石為個人樹立權威的目的。
從&ldo;中正劍&rdo;劍體上都有&ldo;黃埔軍校第&tis;期&rdo;字樣看,說明此種劍的發放物件僅限於黃埔軍校內。軍校學生每期都不同,而教官和管理官佐不可能每期都換,所以劍應該主要是發給畢業學生的。從被採訪的黃埔軍校畢業生的回憶看,當時凡是在校的畢業生都領取到了&ldo;中正劍&rdo;,僅是個別在畢業前被派出的學生未能領到。
黃埔劍的長短形制,比較整齊劃一。劍鞘、劍柄合攏總長40.5~41.5厘米,劍全長39厘米,劍柄長11.2厘米,劍柄寬3厘米;護手厚度為0.3厘米;劍鞘長27.5厘米,鞘口寬3厘米;尾寬2.2厘米。
劍鞘由竹(木)片削制拼合而成,外面全部用黃銅皮包緊。劍鞘分成鞘帽、鞘身、鞘靴3個部分。鞘身一面中部有一長方形框,框內有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