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呆大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你在羅馬旅行,也要像在家裡一樣做事情。
正如李南最愛的那句諺語,來到唐朝時間已經不短了,穿越客很多時候還是以後世的習慣在做事,因此收穫的經驗教訓也是不少,讓他逐漸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同來。
某些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要小心應對那些後世熟悉的事物和習俗。
因為聽上去似乎可能跟後世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實際上的核心完全不一樣。
就比如唐朝的酒樓行業,還有端午。
作為一名唐朝的官員,身兼詩待詔和左拾遺兩個官職,還有一個奉議郎的散官在身,李南也收到了他的端午福利。
米五斤,粟十斤,雄黃半斤、驅蟲的藥粉一斤,肉五斤,粽子一百,艾草、菖蒲各三斤,香囊兩枚,錢四百六十文,甚至連五色的繩子都給準備了。
不得不說唐代的官員待遇之好,福利之細膩,連掛艾草的繩子都給你準備好了。
當然,沉浮生,李九,還有上官婉兒等人送來的禮物也不少,而且更加貴重,但作為禮儀之邦的體面人,怎能不回禮,李南迴出去的禮,比收到的多了不知道多少。
光是給司徒靈雪、梁櫧、令狐過、飛飛、精精兒、彌彥等人的禮物,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且不說那些胡姬們的福利,更不消說遠在蜀中的藥娘和南雀,還有那位“先生”,李南更是很早就打發人送東西過去了。
仔細算了算,李南的端午算是破了很大一筆財。
雖然他也收到了不少。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李南在收到禮物的時候心情大好,對著前來帶禮物的“同僚”來一句玩笑話:咱們這得感謝屈原,不然怎麼會有這一天假呢?
那麼,他的同事聽到後就會面露神秘微笑,接著來一句“石安風流士也。”
於是兩人就會說起屈子品性是如何高潔,離騷又是何等的逸品,說完之後,兩人微笑拱手作別,李南熱情留飯對方苦辭,彷彿多年至交。
然後過幾天,李南風流狂士是個“新派”士人的訊息就會傳出來,就像是民國時期,不過舊曆年而過聖誕和新曆年的人一樣,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新派”。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還是要從端午節說起。
關於紀念屈原的說法,其實在此時的關隴之地和中原大地上,還是個比較新的說法,其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吳均和北周宗懍,還是作為荊楚之地的有趣風俗記載的。
南北朝時期全民嬉皮,崇尚華麗、空靈、浪漫甚至有些虛無的文辭,而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樣華麗浪漫的詩,再加上看上去也十分“浪漫”的死亡,簡直搔到了南朝文人的癢處。
於是,很多南朝的“先鋒”文人都會在端午紀念屈原,這個習慣也流傳到了唐朝。
但是你要在此時宣稱自己過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那就有些標新立異啦。
這就跟後世你要去過萬聖節一樣,年輕人覺得你很“潮”,稍微上了年紀的覺得你不夠莊重老成,甚至有些道學先生還會嘲諷“無君無父之輩,學此等銀祀作甚。”
講道理嘛,發源於長江流域的荊楚雲夢之地的社會生態,歷來都是出身於黃河流域的衣冠正朔所不屑甚至暗暗鄙夷的。
由事事問巫鬼,以活人為祀,有殉葬崇拜,以鳳為圖騰的原始山林部落,發展起來的楚文化,從來都是遊離在已經被以龍為圖騰、儒家佔據高層的中原文化之外的。
這一點就從戰國七雄當中,楚和其他六雄的政治結構社會組織不同就可以看出來。
這種對於原始山林和祖靈的崇拜的和中原文化的區隔,後世也不是沒有例子。
正所謂巴人好巫鬼,蜀人好仙道。分明是在一起的巴蜀之地,更靠近湘楚之地的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