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問,這種玩法如果真的被允許,只需要執行一段時間,打包售賣這些證券的金融機構大概自己都弄不清楚他們賣的是些什麼東西,甚至根本算不過來其撬動了多大的資本,可能會造成多大的反噬。
更別提資產評級中蘊藏這巨大的金融道德風險。對於專業的資產評級機構來說,如果只有一家,形成壟斷肯定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但如果有多家相互競爭,那麼某一家秉公執法,在無法對底層標的物進行確定的時候,每次評級都是高風險,久而久之,這些金融機構肯定會對這樣得評級機構敬而遠之。
如果評級機構不做審慎稽核,得過且過,把風險極高的這些擔保債券憑證定義為中風險甚至低風險,就會讓市場對整體的經濟形勢產生誤判。並直接導致理論上設計的各種預警線全部失效,讓人們對即將到來的危機表現得更為遲鈍。
如果在搭配上寧清在論文裡提出的信用違約掉期概念,那就更恐怖了。因為當監管層因為評級系統而變得麻痺,做空者在金融出現危機的關鍵時候大肆買入這種保險,當大批的不良貸款出現時,誘發的金融災難將是毀滅性的。
最讓這些懂經濟的教授們無語的是,寧清設計的這套玩法,並不是正兒八經的投資手段,完全是為投機者設計的一套槓桿玩法。
可即便如此,真要說這篇論文寫的東西完全沒用,又是不中肯的。毫無疑問,對於無數金融機構而言,這些設計是一針強心針。能夠最大程度的釋放流動性,讓資本市場變得更加活躍。
想想看吧,當這套規則允許金融機構用幾十億的資本撬動百億甚至千億規模的資產收益,誰特麼敢說這套金融創新不夠合理?
這種情況下,評委會內部開始出現分歧自然也是極為合理的。
事實上,就在周敬學接了寧清去跟劉志莘會面的時候,評審團的幾位經濟學家已經爭得不可開交了。
“太瘋狂了!這是想幹什麼?誰家的金融體系敢這麼幹?這是嚴重脫離了實際,如果大家都這樣肆無忌憚的使用槓桿,最多幾年時間,整個國家經濟都得被玩崩了!”
“洛教授,你這話就是危言聳聽了。哪有你說的這麼誇張。我到覺得這個思路很新穎啊!當然,風險是大了些,但金融的本質就是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對於願意承擔高風險的機構而言,這套規則我覺得設計的很合理,很前沿。”
“不是,老陳啊,這次我站洛教授,則還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問題嗎?這是把整個金融體系賭場化,如果真要施行的話,那大家都別幹活了,都一頭扎進去玩金融算了。”
“哈哈,也不能這麼說,鄭教授。是,這篇論文設計的這兩套規則的確是有這麼點意思。但人家在論文裡也給出瞭解決方案嘛。不但設計了一套預估風險模型,而且還著重點出了對監管層的要求。”
“是啊,我覺得吧,這套體系能最大程度的釋放流動性,讓資金運營的效率更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過洛教授跟陸教授的想法也得重視,如果貿然施行風險的確是大了些。至於如何控制風險,倒是值得我們好好研究一下,我到覺得這對博士生來說是個很好的研究課題。”
“咳咳,眾位,我說你們先別爭了。提醒一句啊,咱們是競賽的評委,而且這篇論文是三個高中生的競賽作品,大家討論的方向是不是偏題了?我們應該討論這篇論文的質量而不是能不能施行吧?”
一句話,讓整個評委團安靜了下來,然後開始面面相覷。反應過來後,這個事實就讓人很尷尬。剛剛幾個人為了一篇高中生的競賽論文吵起來了。吵的內容還不是論文質量,而是論文的內容是否適合推廣。
雖然說數學建模競賽是要面向現實的,組委會給出的題目也是解決實際問題。但競賽本身的目的並不是真的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