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到了民辦老師謝幕的那一年,一九九五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民辦老師作為歷史,必將留給人們不盡的回憶,那一年,國家下達了全面清理整頓民辦老師隊伍的政策,凡是符合年齡,具有教師資格證的,在職在崗的民辦教師一律納入財政計劃,凡是達到退休年齡的一律退休,至此一個達十幾年之久的新生事物,在全國人民的關注下,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悄然銷聲匿跡了。這是社會的進步,是教育作為科學生產力的高度再現,是民辦老師的福音,那一天我看到好多民辦老師喜極而泣,相擁歡呼。
第二十五章知恩圖報【四】
第二十五章知恩圖報【四】
哎,你還別說,一向鬼話連篇的風水先生,這回還真給說準了,記得那年冬天,我們學校正在籌備新建一棟18間教室的教學樓,資金缺口還很大,除去自湊資金外,還差三十多萬元到不了位,正在我們一籌莫展時,鎮財政所一個電話解了燃眉之急,那天細雨綿綿,微風習習,財政所長說;“今天有五個村結農村教育附加費的帳,可能有現金,你們趕快過來辦手續”。真是雪中送炭啊,聽說有錢,我拉著校長就往財政所跑,一到財政所,我剛開完收據,所長就說,錢到了你們怎麼弄啊,我靈機一動,看到所長辦公室有麻袋,就順手牽羊拿了一隻,三十幾萬元,裝了滿滿一麻袋,我和校長抬起就走,一到聯校,立馬就通知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把錢點走了。本來事情就這麼簡單,一切都顯得是那麼正常,那麼順理成章,但隨後的傳說,就變樣了,傳說中我和校長是飛簷走壁的大仙,扛著一麻袋錢,騰雲駕霧般從鎮財政所一個筋斗雲就飛到了聯校,於是,便像仙女散花一樣把錢散到老師手上。
傳說歸傳說,可它反映的是民辦老師的期盼,辛苦工作一年的血汗錢也該到位了吧,是啊,是該到位了,寒冷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那一年我們度過了從教以來在工資上沒有白條的第一年。
工資到位了,修建教學樓的錢湊齊了,鎮領導和人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大了,總之教育的春天已來臨。
作為對於老校長知人善任的回報,我積極遊走於教育局領導和鎮黨委之間,希望藉助上層的力量來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關於財政撥款的方式問題,當時對聯校的撥款主要是兩個途徑,一是教師的基本工資歸縣財政管,直接打入聯校的賬戶,二是國家開口的部分,理應由農村教育附加費來解決,由鎮財政和聯校協商後發放,這樣一來就出現了縣鄉兩級政府財政間相互扯皮,推諉的案例,而作為主管部門的教育局則是放量把國家開口的應該發給教師個人的福利一分不拉的全部納入到決算中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中間敞兩頭堵的奇怪現象,既教育局決算的數字只能說是理論上是這樣,也就小學數學裡常用的一句話,就是照這樣計算,到今天一個公辦老師還有二千多元躺在聯校應付及暫存的賬戶上鳴冤叫屈呢。。那麼,縣鄉兩級財政互相推諉的,添堵的現象何時能夠結束,教師工資打白條的現象什麼時候能夠終結,我們期盼著,在那些翹首以盼的日子裡,我們不斷的申訴,求告,最終得益於鄧爺爺親自主持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他說,他呀要擔任全國教育工作者的後勤部長,這是對教育多大支援而鼓舞啊,因而教師工資打白條的現象,終於是守得烏雲見月開,撥雲現日,徹底改變了那種嗟來之食的撥款方式,由縣財政在國家轉移支付的撥款中直接打卡計入教師個人的賬戶,至此,教師也才成為了由國家供養的真正的吃皇糧的專業戶。
解決了老師的工資問題,就是穩定了教師隊伍,是對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也為我們這些小不點的綠豆芝麻官解除了枷鎖,我們也就騰出手來一心一意管硬體建設。
說到硬體,其中建教學樓是首當其中,那學問可深吶,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