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居規律,你相信生活從此有條不紊、目標明確,修行將不斷進步,連覺悟都似乎指日可待。不過很快你就開始失望,生活的不確定性沒有減少,你也沒有越變越好,相反,你發現自己在修行中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正念的訓練讓你與自己面面相覷,無所適從。難道這就是修行?
修行不是一場魔術表演,從頭到尾讓你興奮、驚奇、目不暇接。它也不是逃避日常瑣事的盾牌,因為它可能比你企圖逃避的日常生活更加瑣碎平常。
修行的目的不是完善目前的生活或者美化自己,如果是這樣,佛陀當年大可不必捨棄王位出家。他從小生活在父王為他砌築的高牆之內,錦衣玉食,不知痛苦為何物,然而,當他偷偷跑出宮外看見生、老、病、死的生命事實後,就決心不再自欺了。修行沒有什麼宏大的目標,只是不再自欺而已。
一旦開始修行,就會發現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無知。無始以來養成的習慣讓我們很不喜歡單純地與自己相處。保持清醒與覺察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因為它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你都不評判、不希冀、不迴避。這簡直讓你感覺走投無路。可是,覺察還不止於此,你還要清清楚楚地看著自己是怎樣試圖尋找退路、出路卻無果而終的。
說實話,對於剛剛踏上修行之路的人來說,這種感覺並不美妙。以前當你不痛快或遇到問題時,你可以焦慮、尖刻、遷怒、自責,可以吵鬧著把周圍的空間填滿,可以不理會真相而只沉浸在情緒的發洩中。然而,保持覺察讓你認識到這一切都無從做起。
自古以來,追求精神修養的人都需要具備一種品質,那就是忍辱。&ldo;忍辱&rdo;在現代人的詞典裡似乎與&ldo;怪僻、自虐&rdo;之類聯絡在一起,所以大多數人都不屑於有這種品質。但是,從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況不急於做出反應,不急於逃避不安、尋找安慰,而是放慢整個事情的節奏,給自己留一點空間去觀察和感受,讓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衝動牽著鼻子走。這有時也被稱為寡慾或甘於寂寞。
持續的覺察訓練,會讓我們逐漸習慣這種不迎不拒的做法。期望和恐懼其實是同一個東西的兩面,有期望就會有恐懼,而迴避則會加強恐懼。不迎不拒使我們放鬆下來,這時,我們才更有可能瞥見一切思想行為、一切歡喜哀愁背後的那個東西。
人們愛把生活弄得擁擠而熱鬧,忙得團團轉,以免和自己獨處。心向佛法的人卻是決心要和自己親密相處。修行的過程毫無疑問會充滿挫折,每一個修行人都會一再失敗,一再跌回舊的習氣中。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一輩子都在精進修行,不放棄也不逃避。
感謝三寶持續給我們以啟發和勇氣,否則,我們無法堅持。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點,它是整個修行。
希阿榮博
2008年11月1日
藏曆九月初三
弟子整理
第二章 出離心
輪迴是一種慣性,不斷改變習慣,能讓那股巨大的慣性慢慢地停下來。現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慣吧,這就是出離。
人們常說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怪的是,儘管我們很努力,修行卻仍然與我們的生活若即若離。當我們打坐、念經、微笑面對他人時,我們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了,可是在我們沮喪、憤怒、疼痛、委屈的時候,佛陀的教誨便開始記不清。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