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非凡的成就 (第1/2頁)
寶屁龍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複雜控制機構顯然沒有必要,畢竟我們已經有了直升機,再複製一套類似系統既昂貴又沒效率。”
盧赫生解釋:“而精確控制發動機功率在當時也行不通。
內燃機的工作特性決定了它們無法實現所需的精準功率輸出,更不用說將這樣的技術從實驗室推向量產了,其中的技術挑戰巨大。”
蘇晨微微點頭,理解了盧赫生的觀點。
的確,從成本效益來看,這些方案在當時都不具備實際應用價值。
蘇晨忍不住插話說:“電動機應該沒問題吧?它們更容易做到精確控制。我的小四軸飛行器就證明了這一點。”
“理論上是這樣。”
對方回應:“但回到60年代,找到合適的電動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而且,為了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況,還需要一箇中央控制系統——即專門的姿態調整計算機來協調各電機的輸出。
這需要一臺高效能的計算機來快速處理資訊和調整電機功率,但在當時,那樣的微型計算機根本不存在。”
蘇晨突然意識到問題所在:“我用z80 cpu和一些飛控程式碼解決了這一切,但那時連z80都還沒被髮明出來。
即便是我現在使用的z80,在處理載人航空所需的複雜計算時也顯得力不從心。”
盧赫生點頭贊同:“你說得對,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而多旋翼系統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實際上,即使是蘇晨在國內航空界的兩位導師郭偉強和謝志忠教授,可能也沒有像盧老爺子這般深入瞭解多旋翼系統的挑戰。
作為老美航空工業的大牛和格魯曼公司的總工程師,盧赫生在研究蘇晨的作品後,對此有了深刻的認識。
看到一老一少談得如此投緣,旁觀的徐貞感到十分欣慰。
蘇晨好奇地追問:“那還有什麼問題呢?”
“這個問題是在研究你的作品時發現的。”
盧赫生略帶玩笑地說:
“你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解決了它,但這隻適用於小型無人系統。如果要應用於大型高負載系統,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蘇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盧老,我知道很多改進都是郭教授團隊做的。我對航空了解不多,您就別賣關子了,快告訴我吧。”
盧赫生見狀不再逗他,開始解釋:
“為確保四軸飛行器穩定飛行,必須配備一套姿態感測器、飛控和動力組成的負反饋系統。
在我測試你提供的成品時,我發現了一個關鍵點:響應速度。
也就是說,當飛行器受到外界干擾偏離平衡時,系統必須迅速檢測並計算出糾正措施,然後快速調整各電機轉速以恢復姿態。”
盧赫生微笑著看向蘇晨,繼續說:
“為了滿足基本控制需求,這套系統的反應必須非常快,這是我在應對cia專案時得出的結論。
所以,及時性和準確性對於實現穩定的飛行至關重要。”
盧赫生沉思片刻後,緩緩開口:
“問題的核心在於速度。如果系統反應太慢,當飛控計算出調整方案並指揮電機改變轉速時,飛機的姿態可能已經變化過大,導致原來的調整方案失效,進而使飛機失去平衡。
因此,對於四旋翼飛行器來說,快速響應是確保穩定的關鍵。
電子系統的延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真正的挑戰在於機械部分——電機和螺旋槳由於慣性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其響應速度遠不及電子訊號。”
“最初,我考慮過透過改變槳距來調整升力的方法,以保持飛行器的平衡。
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即使尺寸和功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