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第2/2頁)
[美]斯塔夫理阿諾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帝阿克巴去世後。他的繼承者們未能信奉其宗教信仰自由和薄賦輕稅的英明政策。1658年即位的莫臥兒最後一位有名的皇帝奧朗則布尤其如此。奧朗則布是一個穆斯林狂熱者,他的宗教迫害,特別是其晚年階段的,使印度教臣民和他疏遠;他不得不進行連續的戰爭,而戰爭又導致賦稅更加繁重、人民更為不滿。1707年,隨著他死去,莫臥兒帝國開始土崩瓦解,由於他沒有固定的繼承人,其兒子們為王位爭奪了兩年。然後,1712至1719年,五位傀儡皇帝相繼在德里進行統治。在這些情況下,地方統治者開始宣稱獨立,建立起世襲的地方王朝。馬拉塔人代表模糊的、早期的意義上的印度民族主義,從他們在西面的孟買以南約100哩處的首都薩達拉擴張到離東面的加爾各答不到200哩的地方。中央政權的瓦解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法國東印度公司以可乘之機,使它們得以從純粹的商業組織轉變為地區霸王和貢物收集者。它們修築堡塞、供養士兵、鑄造貨幣以及與周圍的印度統治者締結條約,因為印度已不存在能拒絕它們行使這種主權權利的中央政權。
六、英國的勝利
當時,相競爭的英、法兩國在印度、非洲和南北美洲控制的一批地區的情況就是如此。這兩個帝國在17、18世紀中的相互爭鬥以英國的壓倒的勝利而告終。一個原團在於,法國更感興趣的不是海外殖民地,而是歐洲霸權。從16世紀起,法國波旁家族就首先全力以赴地侵犯義大利,與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哈普斯堡王室作鬥爭。路易十四曾有位大臣叫讓&iddot;巴蒂斯特&iddot;柯爾貝爾,真正地對發展法國的經濟感興趣,試圖鼓勵貿易和殖民地拓殖。但是,其有名對手是國防大臣弗朗索斯&iddot;盧瓦,他只關心在歐洲大陸的軍事戰役和領土擴張。最後,盧瓦占上風,並在這種情況下,樹立起一個介入歐洲大陸事務的傳統。1758年,當勇敢的將軍蒙卡爾姆派使者到巴黎去說明加拿大危急的軍事形勢、要求立即予以援助時,他得到的答覆是,一個人在住宅著火的情況下,不會試圖去救馬廄。直到19世紀波旁王朝被推翻後,法國才又致力於海外事業和海外擴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