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山門兩旁是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簷翹角,右為楓江樓,左為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
走進山門,山門佛龕背後站著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裡,對著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
寒山寺的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總共有四間房,房高12.5米。單簷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
露臺中央設有爐臺銅鼎,鼎的正面鑄著“一本正經”,背面有“百鍊成鋼”字樣。
這裡包含著一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
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
為頌讚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
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
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態安詳。
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臺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的是一幅唐代僧人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其他寺院供奉的南海觀音菩薩。
畫像據說是出自“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卻又不失眉目傳神。
畫像中寒山右手指地,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而身旁的拾得更是袒胸露腹,歡愉靜聽。
寒山與拾得兩人之間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他們的對話中,話語不多,世俗之人如能參透,一定是醍醐灌頂,當頭棒喝,減少無數煩惱事,增加生活幸福感。
從大雄寶殿出來,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面闊3間,寬9.8米;進深9.2米。遠望屋頂,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遊記》人物故事,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群,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這一組塑像群的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吻合。
藏經樓在二樓,裡面秘藏了大量珍貴的佛經。
一樓是“寒拾殿”,這也是寒山寺裡的一大特色,殿的正中供奉著寒山、拾得兩位高僧的泥塑金身像,拾得舉持荷花,寒山捧託食盒,這便是“和合二仙”的由來了。
他們純樸渾厚,嬉笑見神。我凝視著他們的塑像,忽然彷彿看到了佛祖手拈婆羅花時的禪意,更看到了摩柯伽葉參悟後報與的會心一笑。
在寒、拾塑像的背面立一巨碑,嵌有千手觀音、韋馱和關公等人物的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
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後面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
遊寒山寺,總想觀賞一下鐘樓,鐘樓就在寒拾殿的旁邊,步入大殿南側“性空世界”的月門,可以望見綠樹掩映的鐘樓,翼然如亭。鐘樓為二層,是一座六角形重簷亭閣。
走進鐘樓,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展示在我們眼前的鐘樓建築和這裡的鐘,早就不是詩人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鍾了,據記載,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那口大鐘也早已不知下落。目前的這口鐘是清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重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