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二皇子拓撥仁,人如其名,在一堆皇子裡倒是個難得忠厚的。已分府另過,封了靖王爺。是個富貴閒散的,幾不參與朝政。
四皇子拓撥瑾初看不出什麼,以為也是個普通的。三年前剛立了府,封了肅王爺。這兩年卻嶄露頭角,著實做了幾件讓皇上刮目相看的事。隱隱竟有奪了太子風頭的趨勢。為人卻低調得很,溫潤如玉,朝中眾臣頗得好評。只拓撥哲卻知道:這四皇子背後的手段也是凌厲的,並不如四皇子表面那般無害。
突然有了興致,向四皇子拓撥瑾問道:“瑾兒對匈奴之事有何善策呢?”
拓撥瑾明白父皇是在考較自己。不過這幾日他日夜思考著的也是這件事。倒難他不住。只不知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合了父皇的心意。當下也不遲疑,便欲站起來回話。
拓撥哲擺擺手道:“又不是上朝,不用那麼正經。坐著說話就好。”
拓撥瑾到底還是行了一禮,才坐下道:“兒臣這幾日也在思考此事。戰,若能一舉致敵於死地,自然最好不過。可以一勞永逸;若不能,則當慎之又慎;若戰而不能一舉殲之,則不如不戰,否則拖民於水火,反為罪也。”
“噢?那你是贊同賑濟囉?”拓撥哲緩緩飲一口茶,饒有興味地問道。
“賑濟非我所願,但如不能戰,則賑濟之事,不得不為。”拓撥瑾字斟句酌地一字一句地說著。
“哈哈,若如你所說,倒是左右為難了?”拓撥哲笑道。
“父皇所言甚是!此戰非義,名不正,言不順。此其一也;其二,匈奴地域寬廣,若一擊不中,很難全身而退,那時該當如何?其三,如戰,必致調兵遣將,則中室虛空,居心叵測者趁機犯上作亂,該當如何?是故,非不欲戰,實乃非戰之機也。賑濟,則無異於養虎為患。亦非良策。”略一停頓,看父皇似乎頗有興味。
方接著又道:“因此兒臣日思夜想,如何能既賑濟,又行制約之實?兒臣有一想法,尚不完備,因此也未敢上書與父皇。”
拓撥哲道:“無妨,先說來聽聽。”
拓撥瑾道:“兒臣想著,此事倒不如仿那市井之生意之人。賑濟之事,一如匈奴所請。只相約如下:一、簽署百年合約,世代安好,不起烽煙,互開邊市,互免關稅;二、為表誠意,請大順王上送質子於金陵;三、三年之內,大順當送三萬匹大宛名馬於我大夏,權作謝宜。兒臣能想到的就這麼多。不知妥當不妥當?”
拓撥哲卻聽得一陣歡喜,面上未露,只說了句:“把你的想法再完善完善,遞個摺子上來吧。”心裡卻為這個皇兒又加了幾分。
三日後的朝會基本上按拓撥瑾所言做了安排。皇上著禮部擬了與大順的國書,加蓋了印璽,方著來使即刻送與其國王上。
匈奴王接到大夏國書,看著看著就黑了臉色。將國書擲與地上,一言不發。有長老上前撿起國書,大家湊上前去,看完後也都黑了臉色。
可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何況結為兄弟之說原本就是掩耳盜鈴。大順這幾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對大夏已隱隱成脅迫之勢。人家不趁火打劫已是萬幸,又如何能怨得人家提條件呢?雖然這條件苛刻了些,可誰讓咱有求於人呢?!
可是眾人面面相覷,無一人敢上前去與王上講明道理。又不是送自己的兒子,這個話,任誰都無法出口。
太子呼延布托與五王子呼延贊也都看了迴文。話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太子呼延布托這幾日也為此事焦頭爛額,於是道:“父王,大夏皇帝所言雖然無理,但為了大順萬千子民,還請父王暫息雷霆之怒,允了此事吧。我們存的糧食、牧草已然不多,有些地方已經出現斷炊的情形。又當此青黃不接之時,再無聲援,只怕死傷更重。至於質子一事,請父王送我去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