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培養力量 (第2/2頁)
江無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易沒有向張老實說他拿到這些礦石後想要做什麼,這件事兒還不算太急。
在鐵礦石來之前,周易還想打探一下張老實的人品。
而且,就算是周易真的向把這個事情交給張老實,張老實也未必有能力把鉛活字做出來。
鉛活字印刷另一個關鍵,便是銅模。
活字印刷直接使用的鉛活字,雖然使用、鑄造都十分靈活,但。無不脫胎於銅模之中。
銅製模具便是在合適大小的銅金屬上刻制陰文。
陰文是表面凹下的文字或圖案。
再利用可刻好陰文的銅模具,對鉛金屬進行鑄造。
鉛金屬上面便呈現出陽文來,再進行塗墨印刷。
陽文是表面凸出的文字或圖案。
這是鉛金屬活字的大致流程。
雖然看上去簡單,但金屬製作,對於重鍛造輕鑄造的大明朝來說,還是有些艱難的。
鍛造是一種利用施加壓力,使金屬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一定形狀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簡而言之,就是燒紅了用錘子敲。
鑄造卻是把金屬加熱熔化後倒入砂型或模子裡,冷卻後凝固成為器物。
現代鋼鐵工業,流水線鑄造成品,成為了主流。
可是在洪武十年的大明朝,卻是個稀罕事物。
至少,周易比劃了半天,張老實沒明白鑄造是什麼意思。
別說做出,就連理解,張老實也無法做到。
周易無奈,看來進行高溫鍛造,鐵匠們的經驗,並不是十分有用,如何鍛造,還要另行謀劃。
至於印製銅模,張老實倒是說自己認識銅刻師傅,可以介紹給周易。
周易又和張老實談了談張恆的學堂生活,說了說張恆的未來規劃,直到了未時,才席散離場。
周易走在回觀止堂的道路上,迎面被風吹打著。
今日拜訪張老實,解決了礦石和銅模的問題,在鉛活字印刷的研製上,邁出了一大步。
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鉛活字的鑄造無法完成。
不僅是鉛字鑄造這一個問題。
周易更是意識到,洪武大明的許多技術,並不能支撐他的想法。
比如在缺位的鑄造這一事情上。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周易雖然沒有打過一天鐵,但是這個世界最懂鑄造的人。
在周易的認識裡,能假手於信任的人手裡面的事情,周易是從來不想自己做的。
比如《古文觀止》的印刷、售賣,周易便全權扔給了師兄宋仁義。
可藉助他人的力量,目的是省事兒。
但如今,例如鑄造,周易並不能藉助其他人力量。
因為沒有其他人,比周易更懂鑄了。
因此,與其說藉助別人的力量,不如培養一些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