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2/3頁)
完顏紹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o;之一的鄭板橋由山東範縣知縣調任濰 縣。剛上任,就逢上當地鬧饑荒,竟致有人相食的慘況發生。來年夏天,雹災驟降,入秋後 又發大水。為放賑救災等務,鄭板橋連日案牘勞頓。這一天夜裡上床後,久久不能入睡。但 聞整個縣署內一片寂靜,只有窗外竹影蕭疏,隨風作響,颯颯簌簌,清晰可辨。觸景生情, 鄭板橋來了詩興,斜靠在床上口占一首,這就是後來他題在一幅竹畫上的名絕‐‐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飽含在詠竹間的無限憂患之情,人們是不難體會的。不過,替詩人設身處地想一想,那會兒 從 視窗往外審視整個縣衙,又該是如何景象呢?善用賦筆描繪意境的詩人,自然不會一一實寫 。現在,我們就不妨借用詩人名句,稍加改動,作為本章的標題,先來看看古代縣衙門的一般外表和內在構造吧。
奇文共賞八字牆(1)
&ldo;衙門八字朝南開&rdo;,這句流傳久遠的俗話,上年紀的老人都耳熟能詳,欲看衙門景觀,自 當從它講起。衙門所以要朝南開,為的是天下官署建築都有坐北朝南的講究,以此體 現尊貴。該費些筆墨的,倒是這&ldo;八字&rdo;。原來古時候所有官衙的大門左右,照例要分列兩 道磚牆,沿門側呈斜線往左右前方擴散開去,轉折成一個30度的角,剛巧像個&ldo;八&rdo; 字形狀。大 門敞開不閉,磚牆似乎也變作了兩扇門板的延伸,這就成了&ldo;衙門八字朝南開&rdo;的由來。
和縣衙建築坐北朝南的用意相同,衙門前的八字牆也是無比&ldo;尊嚴&rdo;之物。首先,凡有 需要讓天下百姓都知道的皇上&ldo;聖諭&rdo;,大多掛在或貼在八字門 牆上。漢簡中時常可見有將官府教 令&ldo;各明白大扁書市裡官所寺舍門亭燧堠中,令吏卒民盡訟知之&rdo;的要求,因知其來歷久遠 。而位居一方行政中樞的衙署牆壁,便是這個將&ldo;最高指示&rdo;逐漸傳達到基層的資訊網路的 發布中心。 比如明朝時有個規矩, 每年從2月起到11月,皇帝都要在月初向民眾口授&ldo;聖諭&rdo;一道,由文書房透過北京首縣 大興(縣)和宛平(縣),布達全國。於是,除了年頭歲末農閒時 外,天下老百姓們每個月都可 以在縣衙門前領受最新&ldo;聖諭&rdo;一道。且以正德十四年(1519)為例, 看看八字牆上的&ldo;聖諭&rdo;內容‐‐二月,說與百姓每:各務農業,不要遊蕩賭博。三月,說與百姓每:趁時耕種,不要懶惰農業。四月,說與百姓每:都要種桑養蠶,不許閒了。五月,說與百姓每:謹守法度,不要教唆詞訟。六月,說與百姓每:盜賊生發,務要協力擒捕。七月,說與百姓每:互相覺察,不許窩藏盜賊。八月,說與百姓每:田禾成熟,都要及時收斂。九月,說與百姓每:收了田都要撙節積蓄。十月,說與百姓每:天氣向寒,都著上緊種麥。十一月,說與百姓每:遵守法度,不許為非。(轉引自沈榜《宛署雜記》卷1)語氣通順,又略帶鳳陽口音,題材則五花八門,但總不離安分守己、抓緊幹活的中心意 思。古代中國以農為本的傳統和基層政權的主要職守,都可以從這八字牆上看出來了。既然有這些常要更換的&ldo;聖諭&rdo;,堂而皇之的衙門口就不是想像中那般森列肅穆,而是 時時有熱鬧可瞧;因為恭接&ldo;聖諭&rdo;可是個笙簫鼓樂、吹吹打打的場面,照例還要有和尚道 士一起來湊熱鬧,如同做水陸道場一般。唐人所著《群居解頤》上說,當時南中是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