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嬴政道:&ldo;先生請講。&rdo;
李斯道:&ldo;宗室得與大王同根同祖,非大王所賜,天賜之也。即便換個秦王,他們還是宗室。故而宗室只忠嬴氏,不忠大王也。大王賞之,宗室以為分在應得,不能感恩。宗室血統,與生而來,奪之不去,大王罰之,不足為懼。大王利在有能而任官,宗室卻可無能而得事;大王利在有勞而爵祿,宗室卻可無功而富貴。宗室與大王,利害相去不啻千萬裡。而外客來秦,為大王而來,唯大王是從。大王於外客,賞之則喜,罰之則懼,令行禁止,莫敢不從;大王於宗室,遠之則怨,近之則不遜。宗室與外客,為臣之道迥異,事主之道迥異。大王不可不察。&rdo;
李斯一番激烈尖刻的言論,讓嬴政閉目沉思。嬴政忘不了宗室在他面前的桀驁無狀。他們更多地將他看作是嬴氏家族的一員,年輕而稚嫩的一員,應該教誨,而不是聽從,應該訓勉,而不是尊敬。在宗室面前,他體會不到王的尊嚴和體面。
李斯不安地望著嬴政,不知是禍是福。良久,嬴政睜開眼睛,道:&ldo;逐客之令,雖為宗室提議,而定奪在寡人。宗室之臣,素有大功,寡人不忍責之。寡人將除逐客令,盡歸外客,使其鹹復故位,一如從前。先生也請官復原職。&rdo;
【11節外生枝】
李斯知道,嬴政不是不忍削減宗室權力,而是風險太大,有所忌憚,時機也未成熟。宗室勢力根深蒂固,不容小覷。廢除逐客令對宗室已經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如果急著採取進一步行動,難保他們不強力反彈。
嬴政允許李斯官復原職,標誌著在這次賭博中,李斯已經成功翻本。李斯卻並不叩拜謝恩,而是說道:&ldo;吾王聖明。除逐客令,誠外客之幸也,亦社稷之福也。臣鬥膽,請辭客卿。&rdo;
嬴政大感意外,道:&ldo;為何?&rdo;
李斯道:&ldo;宗室知道因臣之諫,大王乃除逐客令,必然不快,乃至暗暗懷憤。臣請辭客卿,一則示以所諫無關私心,只為秦國也,或有安撫宗室之效;二則事因臣而止,臣即去,也給宗室一個平衡。苟有利於大王,臣雖離無恨也。&rdo;說著說著,李斯彷彿也被自己感動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何等境界,何等飄逸。在這一刻,即便嬴政並不挽留,任他離去,李斯也自覺可以神聖地無悔。
李斯感動了自己,卻未能感動嬴政。嬴政只是平靜地問道:&ldo;先生辭去客卿,何人可繼先生之後?&rdo;
李斯答道:&ldo;客卿之位,何須再設,廢之可以。一個客字,終有隔膜區分之意,示天下以賓主有分、內外有別也。今外客雖歸,心中難免存疑不信,受怕擔驚。大王宜安其心,固其志。自今日起,再無外客之說,皆一視秦人也。&rdo;
嬴政嘆道:&ldo;先生識見高遠,顧慮周全。寡人謹受教,敢不從命。&rdo;嬴政召入尚書令,吩咐擬詔。嬴政口述道:&ldo;李斯來秦,九年有餘;輔佐朕躬,盡智竭力;籌劃奇策,信是良臣;剛烈敢言,可謂忠君。高義報國,力辭客卿。寡人感念,準其所請。股肱折卻,痛惜於心。&rdo;
嬴政金口一開,批准了李斯的辭職申請。君無戲言,李斯再想回到客卿之位已經不可能了。李斯匍匐在地,也不知他心中在想些什麼,有沒有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後悔莫及。
好一陣沉默,然後才又聽嬴政繼續說道:&ldo;然今六國虎視,天下未定,此特用賢之急時也。李斯智慧匡君之失,才足定國安邦,寡人久欲授以大任,今其時也。詔曰:以李斯為廷尉。&rdo;
廷尉,掌刑辟,是秦國的最高司法長官。秦國歷來以法治國,因此廷尉之職格外顯赫,權勢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