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人說這樣寫不行,但從屈原和韓非的遭遇可以看出,哀怨的姿態並不能解決問題。通常來說,怨婦甚至比潑婦更加可怕。潑婦是不會講理,怨婦是不肯講理。沒有人願意做出怨氣的筒,更別說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了。再者,嬴政並非普通的君王,他能幹出囊撲兩弟、囚禁母后這樣的事來,顯見絕非可以動之以情之人。對付嬴政,必須曉之以理。於是我們看到,在《諫逐客書》裡,李斯跳出了個人情緒的小格局,也跳出了圍觀他寫字的外客們集體營造的悲傷氣場,始終保持著冷靜和剋制,站在旁觀公允的角度書寫諫議,隻字不提個人的冤屈、外客的淒涼。在他的文章裡,只有血,沒有淚。
很快就要面見嬴政,李斯有必要先提前瞭解一下嬴政對《諫逐客書》的反應,於是問蒙恬道:&ldo;大王讀諫書時,你可曾陪侍在大王之側?&rdo;
蒙恬點點頭,道:&ldo;先生之書,大王擊節讚嘆,不能釋卷。其中有幾句,大王更是念出聲來,吟嘆再三,深有會意之色。&rdo;
聽到嬴政的反應,李斯興致好了許多,又問蒙恬道:&ldo;吾書你能背誦否?&rdo;
蒙恬有著照相機般的記憶力,當下將《諫逐客書》一字不差地背了下來。李斯面露嘉許,道:&ldo;大王念出聲來的那幾句,你可還記得?&rdo;
蒙恬道:&ldo;記得的。是……&rdo;
李斯打斷蒙恬,道:&ldo;可是以下三句?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rdo;
李斯每說一句,蒙恬臉上的驚異之色便加重一分。李斯三句說完,蒙恬驚嘆道:&ldo;先生真神人也。大王吟嘆良久的,正是這三句。蒙恬費解,先生何以能未卜先知?莫非這三句話中藏有什麼玄機不成?&rdo;
李斯大笑,道:&ldo;你不懂,大王卻是懂的。&rdo;李斯知道,嬴政看出了他文章中的潛臺詞,所以才召他面見。李斯加鞭策馬,回鹹陽的路還很漫長,而在路的終點,他將站在嬴政面前,把文章中的潛臺詞一一揭曉。
想到這裡,李斯止住了笑容,重新陷入思索。現在還沒到笑的時候,對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10君臣重逢】
李斯回到鹹陽,顧不上旅途的疲勞,直奔鹹陽宮而去。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已經破產。他和十年前剛到鹹陽時一樣,手中唯一的籌碼就是一根三寸不爛之舌。李斯站在熟悉的宮門前,抬頭仰望,竟有恍如隔世之感。他終於重新回到了賭桌,雖然籌碼少得可憐,他也必須賭下去,如果不賭,便永無翻本的可能。
郎中令王綰遠遠見到李斯,忙迎上去,道:&ldo;客卿大人一路辛苦,大王已等候多時。&rdo;王綰乃是嬴政身邊親信之人,嗅覺最為靈敏,對嬴政的心思也吃得最準。王綰依然稱呼他為客卿大人,應該不僅是出於私交,而是傳達了一種資訊‐‐嬴政的立場已經出現鬆動的跡象。
李斯心下稍安,隨王綰入宮,嬴政降階相迎。李斯見到嬴政,心中一陣激動,跪拜道:&ldo;待罪之臣李斯,不意能再見大王,感與慚並。&rdo;嬴政趕緊扶起,親執李斯之手,引其就座。
嬴政道:&ldo;先生身處放逐,猶不忘寡人,惠書賜教,實寡人之幸。先生當知,逐客之令,牽連甚廣,非寡人之獨斷也。&rdo;
李斯道:&ldo;臣也知此。盡逐外客,誰能得利?宗室和六國也。六國不能為此,則必宗室之意也。&rdo;李斯輕飄飄一句話,便將矛盾化大為小,化繁為簡,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