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帥辛普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懟。
也就在這時,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夫子。”
“何謂知行合一,致良知?”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後排一個長相俊美,身姿挺拔的學子站起。
“那好像是蘇狀元的弟子。”
人群中有人喊道。
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慕子清無動於衷,視線停留在夫子身上。
聞言,蘇長歌看了眼慕子清及臺下眾人。
“所謂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就是指良知,行則是指實際行為。”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生來就有良知,只是被外界私慾所矇蔽。”
“故而吾以為,良知要在心中尋,一念發動處即是行,若此念不善則除之,此念善則行之,去惡為善,踐行良知。”
“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思考、學習、認識一件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行動的開始,但只是行的一部分。”
“思考的念頭不善,要立即摒棄。”
“若念頭不善而為之,則道德不存,稱不上踐行良知。”
“而若思考的念頭是善念,則要立即透過實際行為來踐行善念,做到良知與行動合一,如此才算真正的知了。”
“念善而不行,則是假知,偽善。”
蘇長歌開口。
平淡的聲音卻如同雷震一般。
落在在座每個人的心頭。
這一刻,眾人的腦海中轟隆作響,不停迴盪蘇長歌剛才的話。
“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發動處即是行。”
“念頭不善則棄之,念頭善則為之,以實際行動來踐行善念。”
這幾句話聽起來並沒有多複雜。
事實也是如此。
知行合一,致良知。
最難的地方不是讓人聽懂這個道理,而是去做這件事。
與文聖、亞聖、禮聖、董聖、朱聖長篇大論的告訴你仁義有多重要不同,知行合一、致良知是要你去做,去踐行。
而不是知道仁義是什麼,就代表成為了仁義君子。
你不去行動,那就是假知,偽善。
談不上是仁義君子。
此時,浩然堂後排,趙恆等人也在思考蘇長歌剛才的話。
突兀間,只見陳雲高聲喊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明白夫子這番道理的意思了!”
陳雲開口,病態蒼白的臉上因為激動而露出一抹嫣紅。
他所理解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倒沒有夫子那麼高深,而是好的念頭一動,想到了就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浪費時間。
不僅僅是他。
沈福、霍從文、趙恆等人此刻心中也有了各自的見解。
但大致都是相同。
就是如蘇長歌之前授課提到的那樣。
嘴上和心中工夫都是虛的,將實際行動作為一個人的評定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要去惡為善。
惡念是在心中剔除的,善念是行動做出來的,兩者的過程就是致良知。
然而,就在此時。
浩然堂內響起一道極其憤怒的聲音。
“蘇長歌!”
“你簡直是一派胡言!”
“天即是理,理在氣先,性在心外,故凡事必先格物,知先而行後。”
“心與理,知和行豈能混為一談!”
嚴院長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