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名臣中,張之洞的科考成績是最好的。他十四歲中舉人,二十八歲高中探花,他的仕途走得比袁世凱更加紮實沉穩。
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期間多次代理兩江總督。他十分重視湖北、江蘇的教育,在任期主持修建了由北京蘆溝橋至漢口的京漢鐵路,先後組建了武漢大學的前身自強學堂、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農務學堂、武漢科技大學的前身湖北工藝學堂以及南京大學的前身三江師範學堂等等,推動了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同時他主持籌建了鋼鐵聯合企業漢陽鐵廠、湖北兵工廠和湖北織布局。
建成後的漢陽鐵廠包括鍊鋼廠、鍊鐵廠、鑄鐵廠大小工廠十個、鍊鐵爐兩座,招聘了三千多名鍊鋼工人和一千多名採煤工人,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廠。
張之洞在鄂十七年,力主開新學、興實業,使湖北成為晚清洋務新政的核心地區。
作為晚清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張之洞是維新派的支持者。
據說張之洞擔任湖廣總督時,梁啟超曾到江夏拜訪他。張之洞出了一副上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
這個上聯暗藏玄機。江、河、淮、濟四水以長江排在首位,春夏秋冬四季以夏季排在第二,江夏合稱,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梁啟超卻巧妙對出了下聯: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
儒佛道三教中以儒為首,天地人三才以人居末位,梁啟超以儒人自居,客氣地說自己何敢在先,何敢在後!
這個傳說故事中的對聯很工整,聽起來很提氣,但聽聽就好,因為真假難辨。
張之洞真真切切地支援過維新運動,但是非常注意分寸尺度。
當年康有為組織強學會,張之洞個人捐銀五千兩充作會費,並欣然出任上海強學會會長。他與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成為強學會的兩大強力支柱。但是,當慈禧太后勒令光緒帝關閉北京強學會,他果斷剎車停止對強學會的捐款。這一點,他比袁世凱光明磊落許多。
湖南巡撫陳寶箴在湖南掀起維新運動,大力辦廠、改革教育,並先後創辦《湘學報》《湘報》,張之洞對此大為支援。但是當《湘學報》刊載關於孔子改制和鼓吹民權思想的文章後,張之洞再次剎車,他致電陳寶箴說《湘學報》議論悖謬,應當停止發行。
在戊戌變法運動中,張之洞也算比較活躍的人物。楊銳和劉光第在他的舉薦下得以任軍機章京參與要政,他自己一度奉調進京贊助新政,後因湖北沙市發生焚燒洋房事件而未能成行。
戊戌變法失敗後,張之洞試圖挽救他的得意門生楊銳而未果。
袁世凱和張之洞對待維新派的態度迥然不同,但當北方掀起義和團反帝運動時,兩人態度出奇的一致,主張堅決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