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二:曳其輪,貞吉。
用力拽住車輪,是為了保持合適的速度和正確的方向,堅持不快不慢,不偏不倚,堅持持中守正,吉利。
戊戌變法失敗的另一個原因,是錯信了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出身於河南項城的一個望族。他兩度參加鄉試失敗後,投筆從戎,成為一個大頭兵。
朝鮮發生壬午軍亂後,袁世凱隨軍平亂,表現出色,得以留在朝鮮幫助朝鮮人訓練新軍。後又在甲申政變中指揮清軍擊退日軍,保住了清政府在朝鮮的宗主國權力,因此受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器重,委任他負責管理朝鮮政務,遏制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
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朝掀起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風潮,袁世凱作為變法派受到光緒帝召見,提出十二條西法練兵的主張得到光緒帝的支援。
1895年12月8日,袁世凱正式入主天津小站,以五千名北洋軍為基礎,又招募二千餘名步兵和三百多名騎兵,開始編練中國首支新式陸軍。期間加入了康有為、梁啟超發起的強學會,從此被維新派視為同志。
袁世凱制訂了一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組編、訓練、教育和將官任用培養制度,強調練兵的科學性、嚴格性和合理性。他既不急於求成,也不過於按部就班,而是在招募兵源方面張弛有度,在訓練新兵方面緩急得宜,逐漸將這支部隊發展成為清末陸軍主力。
他從天津武備學堂中挑選學生擔任各級軍官,從中發現和培植了一批親信將領,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勳等人。這五個人幾乎都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閥,先後出了三個中華民國總統,一個國務總理。
在袁世凱步步為營地謀劃下,北洋新軍逐漸成為他個人的政治資本。
戊戌變法期間,以光緒帝為首的維新派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矛盾日益尖銳。面對保守派的強大壓力,維新派將成功的希望寄託在袁世凱身上。
繼愚蠢的推薦重用伊藤博文之後,康有為做出了另一個令他後悔終生的判斷。
他輕率地判斷袁世凱已被打動,於是膽大包天地委託譚嗣同密訪袁世凱,請他動員新建陸軍包圍頤和園,控制慈禧太后並殺死直隸總督榮祿。
沒有一兵一卒,便竟然妄言兵變,這簡直是膽大包天。
且不說慈禧太后身邊守衛重重,無法突破,瓜爾佳·榮祿也絕非初具規模的北洋軍所能撼動。他的女兒瓜爾佳·幼蘭是慈禧太后的養女,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他自己官拜文華殿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衙門大臣,位高權重,關鍵他還相容兵部尚書、衛戍部隊步軍統領,都城的軍權就掌握在他手裡。
但袁世凱居然面不改色,滿口答應了譚嗣同的要求。然後他穩坐天津小站,按兵不動,隔岸觀火觀察風向。
果然,維新派還沒來得及開展軍事行動,或者說只要袁世凱不動手他們就不可能發動兵變,慈禧太后已搶先入宮臨朝訓政,罷黜了維新派。
變法本就這麼宣告結束,慈禧太后並無意進一步懲罰維新派。但是,被康有為寄予厚望的袁世凱見維新派失勢,迅速倒戈,向榮祿告發維新派密謀發動兵變。他的背刺直接導致光緒帝被軟禁於瀛臺,康梁二人出海逃亡,而戊戌六君子被當街誅殺。
袁世凱城府深沉,深謀遠慮,穩穩地掌握著自己的命運小車輪,趁機踩著維新派的屍骨實現了人生大超越。他很快由小小的工部侍郎升任山東巡撫,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這一年他四十歲。
此時,曾國藩、左宗棠已經故去,李鴻章被逐出總署,賦閒在家,在聲勢上能夠和他抗衡的漢人大臣,只剩下張之洞(1837年-1909年)。
晚清中興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