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港沉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公的策略為基本依據。
姜子牙活了一百多歲。他為周朝立下赫赫戰功,但後世一般不將其視為將領。太史公司馬遷說他是“文武王之師”,唐朝史學家杜佑則把他與管仲、李悝、商鞅這些良相名臣並列。
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約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在時間上比吳起更早。他著有《孫子兵法》,被後世譽為兵聖和百世兵家之師。但在春秋時期,各國國君才是戰場主帥。孫武主要負責為主帥出謀劃策,所以他的身份更接近張良,是軍師,是軍事參謀。
吳起不一樣,他是正兒八經專職行軍打仗的將軍。此所謂“閫(kun)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國門以內的政事由國君決斷,國門以外的軍事由將軍裁定。
吳起深通領兵之術,他絲毫沒有將軍的架子,長期和下等士卒生活在一起,吃穿用度沒有差別,睡覺時也一樣不鋪席被。吳起行軍時不騎馬,而是與士兵一起步行,對士兵關懷備至,所以他的軍隊軍心凝聚,作戰勇猛,戰績彪炳。有一次,一位年輕士兵身上長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出膿包,全軍為之感動。但士兵的母親聽說後,卻哭了。她說,孩子的父親從前患病,吳起為他吸出膿包,結果他英勇戰死,如今孩子生病,又是吳起為他吸出膿包,他也離死不遠了啊。後來,這位士兵果然戰死沙場。
,!
吳起憑藉高超的領軍智慧,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選募常備兵兵役制度,建立了極負盛名的魏武卒部隊。不是所有士兵,都能成為魏武卒。一名士兵必須在身披全副鎧甲、攜帶刀戟弓箭和三日口糧的情況下,半天時間可以急行軍百里,才有資格成為魏武卒。吳起根據魏武卒的個人作戰優勢分配戰鬥崗位,比如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智者為謀主等等,組建成中國戰爭史上第一支職業化的專業作戰部隊。
吳起率領魏武卒為魏國鎮守西河郡二十七年之久,歷經大小戰事七十六場,完勝六十四場,鮮少敗績,堪稱常勝將軍。他率領魏軍向西北擴地千里,把秦國牢牢壓制在洛河以西。在當時,魏武卒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天下很少有能與之抗衡的軍隊。
吳起會打仗,但是不會做官,他的性子太直了。有一次,魏武侯在西河郡巡視時,感嘆這裡山河險要,能保萬世之基業。吳起卻勸諫他說,固國在德不在險,君王還是要實行德政啊。魏武侯心裡不高興,臉上卻笑嘻嘻地說:“我終於聽到聖人之言了,西河的政務以後就全部託付給你了啊。”不久,吳起就遭人舉報,不得已投奔到了楚國。
春秋出名君,戰國多名將。
燕國大將樂毅率軍破齊之後,齊湣王逃到莒城,被楚將所殺。齊襄王火線即位,率軍民誓死抵抗諸侯聯軍。齊國名將田單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即墨守將。
田單,媯姓,田氏,名單,是齊國王族的遠房親戚。他上任之後,收容了七千多名齊國殘兵,與自己的族人混編成一支軍隊。隨後率領軍民日夜搶建城防工事,加固城牆,深挖護城河。田單在軍營中與士兵同甘共苦,還拿出個人財物犒賞他們。即墨軍民深受感動,士氣高漲,成為齊國抵抗諸侯聯軍的堅強堡壘。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他和樂毅的關係並不融洽。田單趁機使出離間計,派間諜散佈對樂毅不利的謠言。燕惠王褫奪了樂毅的兵權。田單則不疾不徐,一面示敵以弱,一面悄悄組織火牛陣反攻,終於大敗聯軍,一舉收復齊國國都和失地七十餘城。齊襄王得以返回都城臨淄,他任命田單為相國,封地於安平邑,號安平君。
人不遭嫉是庸才,田單功高震主,遭到了齊王的猜忌。這時,恰好趙國人看中了田單的將才,於是用濟東三城五十七邑送給齊國,換得田單入趙為將。田單在趙國同樣取得累累戰功,於公元前265年又被封為趙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