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曠日持久的慶陽之戰。
這一次,張良弼、張良臣兄弟已經嚮明軍投降,擴廓帖木兒也不知道在哪裡‘養傷’,明軍接管慶陽,不太可能再產生甚麼變數。
話說回來,慶陽之戰相關,除了當年的常遇春之死,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人,也意外陷歿。
張煥。
不熟悉洪武朝歷史的人,肯定沒聽說過這個人。但如果關注這段歷史,就會發現,張煥的出現頻率很高。
曾經後世朱元章留下的手跡,其中就有一段,‘讓各軍把現存馬匹數量全部報上來,讓小先鋒親自看了,簽押給我’,原文不是這樣,但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其中的‘小先鋒’,就是張煥。
朱元章讓這位小先鋒親自檢點各軍馬匹畫押簽字給自己,可見對張煥的信任。
另外還有,渡江之後,朱元章親征婺州,夜間出巡,被巡兵攔住,說老朱親自定下的規矩,任何人夜禁之後不得走動,朱元章嘉獎了這位巡兵,從此不再夜出。
這是一段很傳統的關於帝王的佳話。
其中有個細節,被攔之後,又是陪同老朱的小先鋒張煥出來,說‘這是位大人’,可惜沒被通融。
再然後,同樣史載,攻破大都後,徐達命指揮張煥帶千人看守元廷皇宮宗室及相應府庫。
還是張煥。
這裡沒說是不是老朱吩咐的,但,徐達點這位指揮,顯然不是無的放失。因為很清楚,老朱就相信這個人。
種種跡象都表明,張煥那怕不算老朱的又一位義子,也足夠親近。
然而,正是慶陽之戰,張良臣詐降,徐達派遣了兩位將領,張煥和薛顯,前往查探。結果是張煥被俘,薛顯負傷而逃。
再然後,洪武一朝就沒了張煥的記載。
顯然,這位本該前途無量的將領,應該是死在了被俘之後。
要知道,同時負傷而逃的薛顯,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被封為永城侯。可以想象,若是張煥不死,以老朱對親近之人的偏袒,至少也是個侯爵。
曾經朱塬能關注到這個看似不起眼卻記載不少的人物,主要感受,除了老朱的‘任人唯親’,更多是另一個。都說‘一將功成萬骨枯’,老朱打江山,卻是典型的‘一君功成百將死’。
無論是立國前還是開國後,老朱身邊的高階將帥,哪怕沒有歷史資料統計,但給人的觀感,實在是,死亡率相當高!
朱塬甚至想到了一個字。
克!
呸呸呸,又迷信了!但,不信不行啊。
隨便來一串,常遇春、胡大海、廖永安、康茂才、繆大亨、鄧愈、何文輝、曹良臣……
想著想著,朱塬甚至覺得,是不是該離老朱遠點?
暫時只是想想。
歷史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就像這一次,至少,常遇春和張煥,不會再因為慶陽之戰而死,至於之後,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
明心堂內。
再次將這份戰報看了一遍,朱塬又忍不住帶起笑容。
可以想象,好戰的常遇春,這麼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陝西,應該會挺鬱悶的。
放下這份戰報,朱塬又隨便翻了翻其他文書。
老朱設定了北平六衛,三萬人,駐守大都。
另外,遷徙了一批大都的降卒富戶罪卷等等,往汴梁屯田。
朱塬覺得,應該送去山東。
那邊當下人太少了。
不過,河南似乎人也不多,之前元軍從山東開始,一直都是堅壁清野的策略,明軍打到那裡,元兵都會提前把當地的百姓儘可能驅走。
反正……
可以想象,北方當下會有多麼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