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玄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論如何,事情還要等見到老朱之後再談,反正沒幾天。
書信最後交代朱塬可以再次便宜行事對營海司進行人事安排的同時,又提及了一些北方的局勢和戰況,讀完這一截,朱塬本打算和趙續兩人聊幾句,其餘文書晚飯後再看,然而,卻實在忍不住。
因為其中的兩件事。
放下書信,朱塬就去找一份戰報:馮勝、李文忠攻克元上都開平。
找到戰報翻開,前因後果非常詳細。
最初,這份戰略是測繪司郎中塗宵向徵虜副將軍常遇春提出,常遇春出居庸關入雁門關,千里奔襲,嚮導很重要,測繪司郎中塗宵再次主動請纓為大軍引路。
常遇春一路攻掠如火,抵達太原卻撲了個空,讓擴廓帖木兒跑掉,正是鬱悶,塗宵便給出了另外一條建議,再次出關,奇襲開平。
塗宵還闡述了這麼做的意義。
攻破大都,擒獲元廷宗室,元朝名義上滅亡,但實際上,元室還有另外一個政治中心,開平。這不僅是元上都,其間還居住著不少元廷皇室後裔。
這可能會成為蒙古人延續元室氣脈的根基。
如果大軍再能掃蕩開平,就能很大程度上斷掉元室氣脈在上都重聚的可能性,畢竟那座城池一旦被大軍突破,至少未來幾年內,都不可能再有蒙古藩鎮進駐,北方也註定會一盤散沙。
說到底,這條策略和大都之戰的根本目標類似,都是在‘攻心’。
塗宵親自走過從大都到上都的一段路途,保證嚮導無憂,常遇春便很快心動,上書給自家主公。
事情隨後就變得有趣起來。
老朱同意了,又沒有完全同意。
同意的是塗宵的這份奇襲計劃,因為根據測繪司提供的輿圖,出居庸關到元上都,只有大概500里路程,而且地勢相對平坦,非常適合騎軍作戰,單程兩三天的路途,更能夠確保快去快回,甚至那怕出了一些意外,關內也能及時救援。
沒同意的是,常遇春本人想要帶兵突襲這件事。
老朱傳令給還駐紮在太原的常遇春、馮勝、湯和、傅友德等部,任命都督同知為徵虜右副將軍,等於是僅次於徐達和常遇春的北伐大軍第三號人物,要求馮勝從常遇春攜帶騎兵中分取兩萬,沿山西盆地北上。
測繪司郎中塗宵為嚮導。
同時,徵虜副將軍常遇春,領其餘各部並太原降軍十餘萬人,出潼關,壓迫陝西李思齊等部。
大都方向,老朱命令自己的侄兒李文忠領擅長騎馬的步軍一萬,出居庸關,與馮勝匯合,北上開平。
全軍三萬人,依舊一人雙馬配置,只攜帶七天口糧。
老朱還再次定下了一個戰略目標:摧毀開平。
這其實是有先例的。
恰好是十年前,龍鳳北伐,其中一路大軍就攻破了開平,然後,如同楚霸王入了咸陽一樣,盡毀開平宮闕城牆,一番擄掠,這才退去。開平本來是元室的夏日避暑之地,十年前那次之後,至正帝就很少再在夏日裡北上巡狩。
馮勝、李文忠這次只需要將十年前的事情再重複一次。
老朱給了嚴令,二至三天內抵達開平,三天攻城,若不能破,必須立刻撤回,不得戀戰。
事實是,大都被破後,關外本就一片混亂惶然,開平城十年前被破,因為元室財政拮据,也一直沒怎麼修繕。三萬大軍抵達,一鼓作氣就輕鬆破了開平城。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後的事情……
戰報裡沒有太詳細描繪,只說大軍幾乎沒甚麼傷亡地在第六日就重新返回居庸關。
其中多少還提了一筆,‘棄牛羊數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