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後,獲全國優秀短篇曲藝一等獎。郝赫、郝豔芳於1980年創作,郝豔芳首演。

保護傳承

傳承價值

西河大鼓源於民間,吸收了各種民間曲藝形式的精華,以當地方言為基礎,具有比較簡單的音樂節奏,表演中獨特的地域色彩,表演純樸輕鬆,使其成為鄉土文化的傑出代表。西河大鼓在百年傳承發展的過程中,融合了平谷地區許多優秀的民歌、器樂曲目,使當地的民間音樂在西河大鼓中得以傳播。其唱詞變化多變,將歷史、天文、地理等知識傳播於鄉間,由於它的群眾性和普及性,使其具有較強社會價值。同時西河大鼓對研究當時的城市風貌、民情風俗等均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

二十世紀初西河大鼓輝煌一時,湧現了王書祥、魏炳山、李成林、鄭瑞田、武英佔等名家。但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以來,西河大鼓的傳承與發展出現了空前的危機,創演凋零,傳人斷檔、曲目減少。雖2006年5月20日,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之,各地加大了對該藝術的傳承保護力度。2010年,省群藝館的伍振英和河間市文化館的張領娣成為西河大鼓國家級傳承人。河間市也制定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長遠規劃,撥出專項資金,邀請西河大鼓專案傳承人為輔導老師,精心編寫印製教材,並招收適齡學員進行傳授。在保護與傳承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面對社會的發展、審美的改變,其發展仍呈現逐漸式微的趨勢。

傳承人物

馬瑞河(清代道光年間),河北省高陽縣說唱能手名,後人稱其為“馬三峰”或“馬三風”。他幼年學唱木板大鼓,吸取前輩經驗和得到韓雲甫、韓雲亭兄弟的幫助,在木板大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把木板改為了金屬的梨鏵片,使樂器伴奏更加脆亮;又將小三絃改為了大三絃,擴大了伴奏樂器的音量;吸取民歌、吸取等姊妹藝術對唱腔和唱法進行創新,並以頭板、二板、三板的板式,規範了唱腔的板式結構;還創造了“一馬三跳澗”“緊五句”“雙高”等花腔。在長期的演藝生涯中,練就了精湛的技藝、並且精通音律、會演奏多種樂器、又會演唱民歌、小戲。表演時,動作放得開、潑辣、粗狂。許多同行和晚輩弟子爭相效仿,使得這一新興的曲種逐漸成熟,馬三峰也成為了西河大鼓公認的主要創始人。

郝豔霞(1923—2003),出生於天津,曾擔任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她自幼隨父學藝,十二歲登臺為其兄郝慶軒、妹郝豔芳伴奏,後拜牛德興為師。解放後加入天津市和平區曲藝雜技團,“文革”後加入天津實驗曲藝團,晚年在北方曲校任教。郝豔霞和郝豔芳共同創造了一個新唱腔,被老藝人田起山命名為“滿山芳豔”,為西河大鼓的音樂做出了貢獻。其說書風格細膩,善於表現人物的心理變化,擅長書目二十餘部,其中長篇有《楊家將》《呼家將》《前後七國》等,小段有《大西廂》《一百單八將》,並新編新書《林海雪原》《橋隆磁》等。

郝豔芳(1925-2009),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曾擔任遼寧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瀋陽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她自幼隨父郝英吉學西河大鼓,曾在天津、大連等地巡迴演出。1949年創造了新腔“滿山芳豔”,1952年加入瀋陽民眾曲藝團,1959年轉人瀋陽曲藝團,文革後下放農村,創作新段《段元星觀星》《春到膠林》等作品。1982年,郝豔芳口述,由邱連生、宮欽科整理出版的長篇鼓書《小將呼延慶》榮獲遼寧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創作獎。後期,又合作出版了評書《玉面虎出山》《五虎鬧金陵》。代表性曲目有:長篇《楊家將》《呼家將》《岳飛傳》等,短段有《姚大娘捉特務》《大西廂》等。

馬增芬(1921—1987),出生於

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
極寒末世:我有一個內天地

極寒末世:我有一個內天地

thlfsr
末世降臨,持續一個月的大雪將整個世界淹沒,上一世被白蓮花帶人破門搶光物資的許默,重生到末世爆發的半個月之前,還繫結了一個廢棄的小世界,自此,許默在小世界中建海造湖,養殖動物,末世來臨之後,許默躺在溫暖如春的房間中,“今天就來個簡單的海鮮泡麵吧,只有海鮮,沒有泡麵的那種!”...
都市 連載 4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