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輝、鄭寅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流亡執委會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宣傳工作,同時為國內反法西斯 抵抗組織籌措經費,提供宣傳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前,它先後在布 拉格、巴黎和卡爾斯巴德等地出版了《新前進報》、《社會主義行動報》、
《社會主義雜誌》、《訊息報》等 5 種報刊,並印製散發了大量傳單。為了 同國內的社民黨反法西斯抵抗組織進行聯絡,溝通訊息,它在德國的 7 個鄰 國建立了 16 個&ldo;邊境秘書處&rdo;。邊境秘書處負有雙重任務,一方面將流亡執
委會的檔案、報刊、宣傳材料等印刷品透過秘密渠道轉送到國內社民黨抵抗 組織和黨員手中,由它們在群眾中散發,另一方面收集來自國內的各種情報, 匯總轉發給布拉格流亡執委會,供它評估自己的政治措施,採取相應的對策。 但是,流亡執委會始終沒有放棄敵視德共的態度。
共產黨領導的反法西斯鬥爭
在資本主義相對穩定時期,德共面臨的任務是鞏固自己的隊伍,加強黨 在群眾中的影響。1924 年 4 月,德共召開&ldo;九大&rdo;,批判了布蘭德勒的右傾 機會主義路線,撤銷了布蘭德勒、塔爾海姆等人的領導職務。但是黨的領導 權落入了菲舍爾‐馬斯洛夫極左集團手中,他們反對在革命低潮時期實行必 要的退卻,反對建立工人階級的統一戰線。以德共副主席臺爾曼為首的廣大 黨員抵制這條極左路線,並在共產國際支援下,於 1925 年 8‐10 月撤銷了菲 舍爾等人的領導職務,選出了以臺爾曼為主席的中央委員會。
在魏瑪共和國建立初期的動盪年月裡,右翼準軍事組織&ldo;鋼盔團&rdo;和納 粹衝鋒隊喧囂一時,社民黨為保衛魏瑪共和國,在人民黨、中央黨協助下建 立了&ldo;國旗社&rdo;。但在實際活動中,國旗社卻把反對共產黨和制止群眾運動 放在重要位置。為了應付法西斯勢力和右翼分子的挑戰,共產黨於 1924 年夏 建立了&ldo;紅色前線戰士同盟&rdo;,由臺爾曼任主席。該組織負責在工人集會和 遊行時擔任保衛工作。1926 年其成員發展到近 10 萬。1928 年 5 月 1 日,德 國工人舉行了自十一月革命以後最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引起政府的恐慌。1929 年&ldo;五一節&rdo;前,米勒政府禁止柏林人民遊行,5 月中旬,又宣佈取締紅色 前線戰士同盟。在納粹黨施虐面前,政府不自覺地排除了一支反法西斯的勁 旅。
1930 年 8 月,針對人民群眾對現狀的日益不滿和納粹黨的宣傳綱領,德
共發表《德國人民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綱領》作為領導人民反對法西斯主義 和民族沙文主義的總路線。綱領指出,布呂寧和希特勒的道路必然導向戰爭 和災難,只有透過無產階級革命才能改善現狀。綱領批評了社民黨領袖的政 策,認為這種政策妨礙了反對法西斯危險的鬥爭,損害了馬克思主義和工人 運動的威信,因而是工人階級和整個國家的大災難。綱領闡述了共產黨奪取 政權後將實施的政策:廢除凡爾賽強盜和約和楊格計劃,把大企業、銀行和 大商業收歸人民所有,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給缺地的農民,實行廣泛的社會保 險、消滅失業、提高工資、降低房租以及煤氣、水、電和交通工具的價格, 給婦女和青年以平等權利,等等。綱領最後呼籲全體勞動人民和反帝國主義 的力量團結在德共周圍,建立反對金融資本和納粹黨的廣泛的鬥爭陣線。
德共以這個綱領為基礎,開展了廣泛的宣傳鼓動工作,在成千次集會上 散發和講解這個綱領。當時大部分德國民眾迫切要求改變現狀並希望得到國 家保護,該綱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民眾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