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第1/2頁)
苗欣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教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年,在這麼長的時間內,它在中國建築、美術、音樂、文學、民間文化甚至各朝代的政治觀念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要從這麼多的資料中選取素材,形成小說情節,顯然是有一定的難度的。這難度一是要閱讀大量的相關資料,二是要保證所用資料是準確的、有依據的。
正文 第104節:(104)
這也是作者寫作過程中的一個難點。經常是為了字數不多的幾句話,甚至是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對話,他要仔細查閱大量的資料。這對於寫作過程來說,無疑是浪費時間而且消耗精力的。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小說中所有中國歷史、藝術、文學、佛教常識,都有確切的來源和出處。
這似乎已經超出一個通俗故事的寫作範疇了,而更像是作者為了表達某些想法、觀念,和他學習佛教的一些心得,而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也就是說,作者不是為了寫作一個故事、為了製造懸念,而去搜集佛教歷史、文化知識,他是為了讓讀者瞭解這些知識,而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用最通俗的方法,將這些知識講給讀者。
這是完全不同的寫作思路,也是寫作觀唸的高下之分。至少,在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大量的佛教知識,這些知識並不是民間流傳的那樣神乎其神,更沒有很多人頭腦中存在的迷信色彩。作者將佛教人物、佛教儀軌、佛教活動以及一些根本教義,用歷史和文化的角度還原成它們本來的面目,這對糾正迷信觀念、深入理解佛教內涵是有益的,當然,大量簡易而生動的佛教知識,對更多人瞭解佛教、認識佛教,也是有大裨益的。
或許,這也就是這本小說的最大特徵:它不是簡單地用佛教知識寫故事,而是用故事去普及佛教知識,作者實際上是在用小說的形式總結他的學佛感悟。這就是本書與當下的懸疑小說創作的本質不同,很多小說利用的素材與主題沒有關係,僅僅是為情節的緊張、故事的發展而設定,而在這本小說中,所有的素材,都是小說主題的一部分‐‐那就是將讀者帶入佛教的殿堂,用最簡單的方法認識它、感受它。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什麼作者在情節設計上避免謀殺、陰謀等等懸疑元素,他不僅僅是要寫出他理解到的佛,而且,他在用佛的心去寫這個故事。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戰亂和政治陰謀,以及兩個民族都無法在心理上迴避的災難性歷史。對於這段歷史,不同的故事會有不同的寫法和主題,而即使是同樣的主題,也會因為作者的觀念差異而有不同的表達。作為佛教信徒,本書作者的方式,就是用佛家的觀念看待這段歷史。他的故事中,沒有陰謀、罪行、傷害,但是,他寫出了對待它們的態度,那就是佛家的眾生平等思想和愛的觀念。
佛教是個複雜而且龐大的體系,它的歷史源遠流長,教理教義高深而且含蓄,經典著作更是浩若煙海,很難用簡潔、概括的語言總結它的根本思想,但是,眾生平等和&ldo;諸惡莫作、眾善奉行&rdo;的思想,是理解佛教本質內涵的基礎觀念。我們可以簡單地用一個字來代替佛家的思想,那就是&ldo;愛&rdo;。
&ldo;愛&rdo;也就是這本小說想表達的主題,對待傷害的行為和仇恨的狹隘觀念,作者力圖用佛家的&ldo;愛&rdo;來化解,沒有了&ldo;愛&rdo;,便沒有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更談不到人與內心的和諧。
其實,愛是人的內心和諧的表達方式,而和平,無論是消除戰爭、平等相處,還是消弭仇恨、共同發展,都是愛的結果。
雖然我們認為這本書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ldo;知識型懸疑小說&rdo;,但是顯然它並不僅僅是一個好看的故事那麼簡單,它所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