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第1/2頁)
苗欣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佛教史雜考》(《世界佛學名著譯叢》41)
《佛教基本知識》(周叔迦 著)
《中國禪宗史》(印順 著)
《漢化佛教與佛寺》(白化文 著)
《佛教小辭典》(任繼愈 總主編)
《中國古代僧人生活》(李富華 著)
《佛教與中國文化》(薛克翹 著)
《中國宗教名勝》(任寶根 楊光文 編著)
央視《探索發現》、《國寶檔案》等欄目
編者的話
這是本很有意思的小說,說它有意思,是它竟然是用真實的歷史和佛教知識構成線索,形成了一個懸念故事。在中國目前正在發展並逐漸成熟的懸疑小說熱潮中,這類故事是很少見的。
從2005年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懸疑小說熱,國內也湧現了一批懸疑小說作者。兩年過去,這類創作逐漸形成了&ldo;心理懸疑&rdo;、&ldo;特工懸疑&rdo;、&ldo;死亡懸疑&rdo;等幾種模式。模式化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必然階段,但是,它也往往會給發展造成固有的限制,尤其對寫作這類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工作來說,模式化的出現未必是什麼好事。
正文 第103節:(103)
很多時候,懸疑小說在讀者的觀念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這些模式以特徵元素的形式存在著,比如,陰謀、謀殺、騙局以及患難與共、真相大白等等,似乎,缺少了這些特徵,便無法歸入懸疑小說的行列。然而,為了滿足這類特徵,很多故事不得不加入了神怪、魔咒等等元素,將情節本身的懸念偷換為寫法上的故弄玄虛。
而這個故事,天生便不具備這類&ldo;優勢&rdo;,也就是說,它能夠利用製作懸唸的基礎是很少的。與作者的一次閒聊中,他說,這是一本涉及了佛教內容的小說,在這樣的故事中,要儘量避免欺騙、謀殺、死亡和神怪這類元素,因為這些和佛家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死亡,和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是人類最大的心理驚悚因素,用它來製作懸疑故事,可以直接用來作為情節的主線,而不必另外尋找故事發展的推動力。很難想像沒有死亡的故事能製作出懸疑的效果,緊張的氣氛,對人物命運的擔憂,對解脫困境的期待,在缺失了死亡因素的故事裡很難存在。
但是,作者在寫作的開始,便自動放棄了這個人類心理中最大的懸疑要素,他只能利用歷史知識和佛教知識去形成線索,並以此完成故事的&ldo;解謎&rdo;過程,而這些情節,又必須要有懸疑的特徵。
這有些類似於目前正在興起的&ldo;知識型懸疑&rdo;小說。這類小說的特點,就是利用歷史、宗教、音樂、美術等等人文知識去設定困境,在撲朔迷離中尋找線索,直至找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謎底,而這個線索和謎底,又必須是人文知識類的。
也就是說,構成故事的所有元素都是真實的,只有故事本身是假的。
這類小說受到讀者喜愛,一方面是讀者已經厭棄了那些為了製作懸念而裝神弄鬼、甚至不得不加入魔幻元素的故事,另一方面,很多歷史常識或人文知識雖然眾人皆知,但是,它們卻未必像教科書中描述的那樣簡要,&ldo;知識型懸疑小說&rdo;在對歷史、人文知識的重新解釋中,往往會給讀者以新鮮感,使人置身在似曾相識、但又難以置信的閱讀快樂中。
這本小說就是&ldo;知識型懸疑小說&rdo;的代表。作者所用的歷史、文學、藝術知識幾乎都是高中階段所學過的,為了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他還費心思地將現實生活與那些所謂&ldo;高深&rdo;的學術結論結合起來。這是&ldo;知識型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