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萬年公主就開始思考賈詡是否適合這個職位。
畢竟,他們小兩口還沒有來得及好好商量這件事情,所以她心裡也有些拿不定主意。而且,她也不可能當庭詢問賈詡本人的意見。
表面上看,君就是君,臣就是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萬年公主思索了片刻之後,最終還是覺得情郎性命比九卿的職位更為重要,至於九卿的職位,以後肯定還有很多機會可以擔任。
於是,她開口說道:“陛下,本宮覺得,有兩個人正好在長安,可以擔任九卿之職。”
接著,她又繼續說道:“議郎趙岐德高望重,本宮覺得他非常適合擔任太僕一職。”
眾人聽到這話後,不禁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賈詡也感到十分困惑,他實在不明白萬年公主為什麼會推薦一個已經八九十歲的老頭子來擔任這個職位。
這樣的老人連走路都會喘上好一會兒氣,又怎麼能夠勝任?
而且這公主還神神秘秘地,等有機會一定要私底下好好質問她一番才行。
這位名叫趙岐的老者,字邠卿,是京兆長陵縣人士,既是一位經學家,也是一名畫家。
他年逾八十,歷經了大半生的官場生涯,可謂是飽經風霜。
他的學生和舊部遍佈天下,人脈極為廣泛。
趙岐對於《孟子》有著深入的研究,而《十三經注疏》中的《孟子註疏》正是由他所撰寫。
此時,董太后心中有些惱怒。難道說萬年公主想要釜底抽薪嗎?
直接把兩個九卿官位給他人。
董太后已多次碰壁,不敢小覷她。
董太后沒有正面回應,問道:“諸位愛卿,***的意思,大家以為如何?”
此事牽涉賈詡,賈詡要避嫌。
楊彪作為***一派文官黨首,當仁不讓,率先表態,“老臣覺得趙邠卿,聲名遠播,足可以勝任。”
***一系文官、西涼武官紛紛表態支援。
連蜀郡趙氏代表司空趙溫、司徒趙謙等中間派也是齊齊表態。
董承本想反駁,一看眾望所歸,急忙閉嘴。
這是活得夠長,妥妥地活出來的威望。
劉協看向董太后,見她輕微叩首,立即宣佈道:“那就依皇姐的意見,拜議郎趙岐為太僕。”
兩個九卿,太僕有了人選,還有一個大鴻臚。
董太后自然不會讓萬年公主繼續說話,瞪了一眼董承。
衛尉董承明白,稟報道:“陛下,賈詡清君側、殺王允有功,尤其擅長外交,這個大鴻臚,由他擔任,最合適不過。”
董承說什麼,伏完就反對什麼。
光祿勳伏完不遑多讓,急忙站出來稟報:“陛下,臣舉薦一人可擔任大鴻臚。”
嗯?
好戲上演了。
兩個國丈當庭爭風吃醋。
天子劉協童心頓起,戲謔問道:“伏愛卿,你舉薦何人?”
伏完無視董承惱怒的表情,媚笑道:“陛下,老臣舉薦潁川人,原侍中、現平原相陳紀擔任大鴻臚。”
陳紀,字元方,潁川四長之一太丘長陳寔之子,與父親陳寔和弟弟陳諶並稱“三君”。
下面立即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