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伏完老匹夫,出處與董氏作對。
董承輕哼一聲,“陛下,那陳紀並不在長安。老臣覺得,還是賈詡更適合。”
伏完呲笑一聲,“董承,你或許不知道,陳元芳,就在剛趕到長安。”
董承一愣,才想起來最近長安士子都在忙碌何休十年忌日。
陳紀作為何休的最得意弟子,肯定要來參會。
董承惱羞成怒,口不擇言:“不其侯,你難道不曉得,前任大鴻臚乃是韓融,他是潁川人。豈能又推薦潁川人士擔任如此要職。”
“普天之下,豈能讓潁川人連任此職。”
韓融,出自潁川四長之韓氏。
董承的一番話,徹底惹惱了庭外的潁川人。
外面一個稚嫩的男聲響起:
“董承,休要胡說。俗話說,舉賢不避親。你作為當今國丈,豈能有門戶之見。”
“就是,我們潁川多俊傑。那汝南袁氏尚且可以四世三公,為何我們潁川人就不能連續擔任九卿?”
劉協問:“何人在外面喧譁?”
外面喧譁戛然而止。
宦官稟報:“陛下,說話的是鍾繇、荀攸、陳群、韓浩等四人。”
賈詡一聽,驚訝的差點掉落下巴。
天啊,潁川四長的年輕一代最傑出的弟子都在外面,就差一個荀彧了。
特別是那個羞辱了他一次的荀攸,沒想到還有膽量來到皇宮。
轉眼間。
御前侍衛也把鍾繇等四人“請”進了朝廷。
鍾繇最年長,其實並未喧鬧說話,但還是率先行禮告罪。
陳群是個胖臉小夥,他剛表了郎官,這次是走了上層關係,進宮見世面的,沒想到居然遇到了緊急朝議。
陳群年輕氣盛,聽到董承防備潁川人的話,率先發了牢騷。
陳群一看鐘繇要戴罪,大聲嚷道:“鍾叔叔,話都是我說的,豈能你來頂罪。”
賈詡低聲問身側的京兆尹楊眾,“哪個是荀攸。”
楊眾指了指一個看起來木訥的年輕人,“他就是荀公達。”
賈詡斜眼一瞧,荀攸一副苦瓜臉,其貌不揚。
荀攸旁邊就是韓浩了,長得倒是魁梧,人高馬大,一點也不像是個文人,反倒更多像武夫。
賈詡打了個哈欠。
楊眾低聲問:“文和不舒服?”
“不是,有些倦意而已。”
賈詡不是倦意,更多是毒癮犯了。
他收集三國武將卡的毒癮又犯了。
要不要開口為他們求情?
董承卻不給賈詡機會,不依不饒,“陛下,這四個郎官無視漢律,無故喧譁,理當掌嘴一百。”
牛逼。
一百巴掌下去,保管四個人變成豬剛鬣,身子弱的,甚至有性命之憂。
董承居然敢開口,要同時拿下潁川四子。
果然。
眾人像看傻子一樣叮囑董承。
董太后瞪了一眼董承。
這些年,潁川才子像山泉一樣爆發,人才輩出,樹大根深,不知道多少人在全國各地擔任幕僚。
荀攸突然大聲疾呼:“董承,陳群是陳紀之子,他聞言有人詆譭他父親,情不自禁為父親仗義執言,此乃孝心,何罪之有。”
大漢以孝治國,大漢的察舉機制,也就是俗稱的舉孝廉,就包括了一項:舉薦孝子。
陳群為父直言,此乃孝道。
孝道和漢律,孰輕孰重?
情理和法治的取捨,並不好評判。
劉協也不傻,他把皮球遞給董太后,問道:“太皇太后,不知道此事,該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