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第1/2頁)
曲令敏/畢海/曲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個十來歲的小妮兒,手裡拿根竹竿棍兒,守在樹旁的坑岸上,趕著不讓那隻黧花雞從水裡出來。那是一隻急著抱窩的母雞,下夠一茬兒蛋,就臥在窩裡不起來了,不吃食兒,也不喝水。奶奶就打發小妮兒把它從窗臺上的雞窩裡抱下來,一直抱到坑邊兒,挖兩疙瘩臭青泥糊到它的翅膀底下,狠勁兒往坑中間一扔,讓它半天也鳧不到岸上。小妮兒按奶奶的吩咐,已經連著扔了三天了,這隻黧花小母雞還是不肯下地找食吃。奶奶說了,今天要讓它在水裡多泡一會兒。
說真的,小妮兒心裡非常可憐這隻一個月能下三十一隻蛋的黧花雞。可就是每年春天它都落窩,十天半個月攆不起來。奶奶說母雞落窩的時候會發燒,會頭暈頭痛,跟人害大病一樣。要不是它個兒太小,就讓它抱一窩兒小雞娃兒,可是它實在太小了,抱不了幾個蛋,個子大的老母雞還使不過來呢,查十八也輪不上它。
&ldo;雞雞二十一,鴨鴨二十八&rdo;,老母雞抱娃兒得三七二十一天黑地白天地暖,小雞出來了又得好些天領著找蟲子吃,淨耽誤下蛋。自從有了炕雞娃兒,人們乾脆閹只五六斤重的大公雞,買一大群炕雞娃,讓它一天到晚咕咕咕地領著,還不怕黃鼠狼來叼。自從有了這樣的&ldo;老閹雞&rdo;,誰也不去費心巴力地用老母雞抱小雞兒了。
黧花兒撲騰著濕淋淋的翅膀,艱難地向坑邊遊來,攪亂了葛花樹的影子。小妮兒揮動竹竿棍兒&ldo;哦使‐‐哦使‐‐&rdo;攆它,就不讓它上來,一直到它沒一點兒勁兒了,才放下竹竿讓它上岸。黧花兒的毛濕透了,一縷一縷貼在身上,看上去又瘦又小,走起路來一栽一栽的,簡直跟只受傷的鳥兒差不多。小妮兒忍不住把它抱起來摟在懷裡,又是捋,又是搦,掂起翅膀通通風透透氣兒,想讓它瑟瑟發抖的身子快點幹。她一邊侍弄著,一邊對它說:
&ldo;黧花兒啊黧花兒,不落窩你就活不成了?找罪受不是!聽話,明天可別再落窩了!啊?&rdo;
樹上那兩隻鳥兒聽見小妮兒說話,&ldo;吱啦‐‐&rdo;叫一聲,拍拍翅膀飛走了。
黧花真聽話,第二天就下地撓食兒去了。
過了一段日子,黧花忽然不見了,大人們旮旯縫道都找遍了,連根雞毛也沒找見,看樣子八成是叫黃鼠狼叼去了。轉眼到了麥黃梢的時候,有天上午,小妮兒正坐在樹底下寫作業,一群小雞娃兒&ldo;啾啾啾&rdo;叫著從柴火垛裡面拱了出來!數一數一共十八隻,黑的黃的白的,絨團團毛線球兒一樣往外滾,最後出來的正是那隻失蹤的黧花雞!
&ldo;奶奶,奶奶!快來看啊,黧花抱了一窩雞娃兒!&rdo;
奶奶跩著一雙小腳兒從屋裡出來,高興得不得了,又是慌著抓芝麻,又是燒鍋煮小米兒!也不嫌黧花兒個子小了。
朽木和地鍋
鄉間的日子無論怎樣荒寂貧寒,孩子們總能用自己的手和眼找到大人想不到的樂趣。
大雪過後,清瘦的麥苗兒在小刀子似的北風裡瑟瑟發抖。河裡水也不見漲,依然露出粼粼的礫石肋巴骨。幾個放羊的孩子把羊群趕到河灘裡,讓羊兒們自顧自舔食灘上稀疏的枯草。他們卻不閒著,有的沿河岸去找引火的朽木,有的爬上槐樹去撅細樹兒,有的跑到留成春地的老紅薯地裡,去找凍得流水的小紅薯。
一陣忙活之後,東西齊了,為首的孩子從懷裡掏出一把小刀,在背風的河沿兒畫個圓圈兒,用扎鞭杆兒掘,用手扒,扒成個小小的地鍋窯兒,上下兩層,分鍋道兒和鍋底道兒,拿小刀在鍋道兒上開一個光滑的火道眼兒,把隨身帶來的裝點心的洋鐵盒子裝些水放上去,棚幾根槐樹枝兒當箅子,放進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