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第1/2頁)
曲令敏/畢海/曲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一燈如豆,那如豆的光明足以透過柴門紙窗,在廣遠的清夜裡閃爍成塵世的星星,一片片,一簇簇,是千年萬裡的人煙泡出來的點點繁花。
&ldo;小老鼠,爬燈臺,
偷油吃,下不來。
叫小妮,抱貓來,
唧爪唧爪摔下來。&rdo;
沒有煤油的年代,人們點燈用香油,小戶人家通常就用一盞敞口的鐵燈,一根燈草。過年時再扔兩根進去,多點兩個燈頭兒。至於老鱉燈、高檯燈、銀缸之類,我沒見過。記事的時候,奶奶紡線點的就是一盞碟子一樣帶個耳把兒的鐵燈。想讓她攬我睡覺,就裝著打哈欠,一打就把燈吹滅了。奶奶不想再費根火柴,只好上床攬著她的乖孫女兒睡了。奶奶是裹過的小腳兒,走路兩隻腳後跟兒搗著地顫顫巍巍,要是一步沒站穩,身子往後一仰,猛地退後半步。有天晚上,怕燈底兒黑她看不見腳下,爹就端著油燈跟在她後面,走到門口,她身子一仰,爹沒提防,手中的油燈一下子被撞翻了,半燈油全灑在奶奶剛穿了一天的新棉襖後襟上,氣得兩個人互相埋怨:&ldo;誰叫你現眼,我自個兒端著算了,你看看,剛添的一燈油弄灑了……&rdo;爹說:&ldo;你還埋怨我,好好地往前走,誰叫你冷不防往後退……&rdo;媽趕快幫奶奶把新棉襖脫下來,捧幾捧青灰qi上。
煤油燈比香油燈簡陋得多。隨便一個小玻璃瓶兒,剪塊又軟又薄的白鐵片子做個芯子,穿上根四股線五股線的燈捻兒,外面再套個能蓋住瓶口兒的白鐵片子,或是一枚銅錢,往瓶子裡一插,就是一盞燈了。有人乾脆把墨水瓶蓋兒上鑽個洞,罩片兒洋鐵頁兒,裝個芯子,盛上煤油,一點照樣亮。&ldo;白天遊四方,夜裡點燈熬油補褲襠!&rdo;這是諷刺懶婆娘的一句俗語。從這句俗語裡,就知道煤油對於貧苦的鄉下人有多珍貴。雖然幾分錢就能去代銷點兒添一燈油回來,也不捨得把燈頭兒挑得太亮,影影綽綽能看見人就行了。如果亮得冒黑煙,當家人就會罵你不會過日子。只有織布時掛在織布機旁邊的那盞燈,夜裡納底子上鞋時掛在床頭兒那盞燈,才燃得亮些,就是再亮,也沒有一根蠟燭亮。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帶罩的煤油燈只有公辦老師的辦公室裡才有,孩子們早自習晚自習,用的是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玻璃瓶兒做的小煤油燈。木排窄,白天上課的時候,小油燈就被放進各人掏出的牆洞裡,密密麻麻,佛龕似的。到晚上再拿出來點上,那些冒煙或不冒煙的小小的燈火,如同毽子上不住點頭兒的雞毛,撫弄著一排排稚嫩光潔的額頭,翻動的書頁上面,是燻得黑糊糊的兩個鼻孔,這曾經是鄉間最具歷史特色的一幕。
鐵匠鋪
一進入麥天,那個外號驢的老鐵匠就靠在自家的院門上,眯著眼往半里外的公路上望,一起兒一起兒的收割機,先是從北往南,後來又從南往北,趕大集一樣追著黃熟的麥子跑。這些高大威猛一身火紅的傢伙,讓他又恨又愛又說不出個啥來。
想當年,方圓所近,誰家能離了他的鐵匠鋪子?廢品站收來的廢鋼鐵,從他手裡過過,就變成了有用的農具。一年四季,除了近不得火的伏天,他的日子差不多全都丁丁當當敲在紅得冒花兒的鋼鐵裡了。
鐵匠鋪沒有固定的房子,剛一立秋,驢師傅就去找個寬敞的炕煙棚,帶著他的兩個徒弟脫坯壘爐子,挨著爐子栽個鬥粗的大木樁,半截兒埋地下,露出二尺高,一尺來高百十斤重的生鐵砧子往上面一擱,搶起錘來正使上勁兒。方稜四正的砧子一尺多厚,微微凸起個鼓形的臉兒,一邊兩隻大耳朵,一邊兩隻小耳朵,前面抻出一段尾巴,活脫就是個大老鱉。一隻小耳朵上有個洞,打傢什的時候就在上面沖眼兒。除了支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