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第2/3頁)
[美]戴維·卡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入非非了‐‐&ldo;在戰爭中產生一個轉折點。大批軍隊就可一下擺脫出來,投入東線,不僅可以穩定那條戰線,還能向俄軍發起進攻。&rdo;
希特勒的將軍們恐怕沒有這種過份樂觀的看法。但是他在西線的兩員大將龍德施泰特和隆美爾,也認為有必要擊退盟軍的第一次進攻,那怕它只是一次佯攻。
為了準備進攻,盟軍正在轟炸法國。他們的襲擊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德國情報軍官謀求從這種格局中推斷出盟軍的意圖。他們警覺到有可能是欺騙,但是他們也認識到,任何欺騙詭計都是要分散真正的‐‐也是決定性的‐‐作戰行動所需要的部隊的。他們的指揮官認為,與其突然襲擊,不如集中兵力。他們相信炸彈的毀滅作用比任何欺騙行動重要得多。因此他們斷定:盟軍將進攻它們正在轟炸的地方。
絕大多數炸彈落在德國人所說的&ldo;比利時‐‐法國北部&rdo;地區。比如,一九四四年五月的後半個月,據德國人統計,盟軍轟炸這個地區,出動轟炸機一萬零七百零一架次,而轟炸他們所說的&ldo;法國西部&rdo;,即諾曼第和布列塔尼,卻只出動五千零五十九架次。
許多炸彈炸毀了河流上的橋樑,切斷了去加來海峽的鐵路線。這樣軍隊就不能從外部調到這個地區。炸毀塞納河上的橋樑,特別是魯昂鐵路中心一帶的橋樑,阻礙了從科唐坦、布列塔尼和整個法國南部大西洋海岸地區到加來海峽的運輸。失去了瓦茲河和索姆河上的橋樑,就切斷了加來海峽和巴黎、法國東南部以及義大利之間的交通。轟炸諸如加來海峽省會阿拉斯城、比利時的蒙斯和沙勒羅瓦的小河和運河上的渡口,就堵住了從德國往加來海峽的軍事調動。對法國南部沒有進行轟炸。從德國繪製的鐵路被摧毀的情況圖上可以看出,諾曼第和布列塔尼遭到的損害極少或者根本沒有。早在四月,龍德施泰特的情報參謀邁爾&iddot;德特林作出結論:從破壞的格局來看,敵人的主攻目標是加來海峽。雖然轟炸魯昂河上的橋樑也阻礙了從巴黎和德國往諾曼第調遣軍隊,但德國人只看見火車經過北方開往加來海峽。龍德施泰特在六月五日的形勢報告中說,轟炸格局也可能暗示盟軍將入侵諾曼第,但是他在報告中重複他常說的一句話掩蓋了以上的觀點,這句話就是: &ldo;敵軍集中轟炸敦刻爾克和迪埃普之間的要塞和塞納一瓦茲河上的橋樑,可能表明那裡是一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登陸的主攻點。&rdo;換句話說,就是要進攻加來海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