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第2/3頁)
[美]威廉·曼徹斯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洛克菲勒、彼得&iddot;多米尼克、赫爾曼&iddot;沃克、索爾&iddot;貝洛、沃爾特&iddot;赫勒和白修德19歲;威廉&iddot;威斯特摩蘭、坦內西&iddot;威廉斯、喬納斯&iddot;索爾克和斯圖爾特&iddot;艾爾索普18歲;傑拉爾德&iddot;福特和理察&iddot;&iddot;尼克森19歲。
1932年秋,尼克森在惠蒂爾學院三年級讀書,主修歷史,同時在自己家裡開的商店裡賣新鮮蔬菜。每天天亮前他就趕到洛杉磯公共市場去跟菜農講價錢買進蔬菜。他家裡有飯吃(當時美國還有八千萬人既不挨餓也不靠救濟過活,他是其中之一),所以並無怨言。但是,他是大學生,這個身份又跟別人不同;因為當時18~22歲的青年,上大學的不到1/8,上過中學的也只有一半。對大多數人來說,正規教育仍然限於在只有一個教師的小學裡讀書,這樣的小學在全國有143,391所之多。
如果我們能回到1932年去,便會發現典型的中產階級多半住在城市裡;郊外住宅區已經開始形成,但只佔18%的人口。那時,一個人帶著家小舒舒服服住在離工作地點不遠的地方,還是可能的。如果一個70年代的人回到1932年的住宅區參觀,他首先會發現街道上有好些東西不同於今日:&ldo;停車&rdo;的交通標誌是黃的,郵箱是綠的,牛奶瓶又厚又重,房屋外表破舊。原來從1929年起,沒有幾所房子經過粉刷,有些房子還沒有蓋好就停工了。例如,在底特律市東傑弗遜街,麋鹿會原定要蓋的11層樓就沒有完成,34年來,那上無片瓦的屋樑一直仰對著天空。
70年代的各種用具、輕巧裝置和物質享受,多數還很少見。那時還沒有電動割草機、家用空氣調節裝置和自動洗碟機;沒有乾衣機、電熱毯、定時自動開關收音機;沒有保溫玻璃窗、尼龍絲襪、易洗易乾的衣服和冷藏食品;沒有自動咖啡鍋、配乾電池的電動剃刀;沒有過濾嘴香菸、電動牙刷、乙烯基塑膠地板;沒有原子筆、電動打字機、口述錄音機、靜電印刷複製機;沒有泡沫塑膠、高保真度立體聲收音機、黏性膠帶;沒有家用電冰箱、盒式錄音機、彩色的或瞬間印出的膠捲;沒有玻璃纖維釣竿、垃圾處理裝置、磁帶錄音機;沒有掃雪機、電動手術刀;沒有家用吹發暖風筒,沒有電動罐頭刀,沒有公共場所的音樂播送裝置。儘管吉爾伯特&iddot;塞爾德斯在《哈潑斯》雜誌上曾預言過:&ldo;不久我們大概就會有簡便廉價的機械裝置(目前正在不斷改進中),把廣播中心臺發射的電影放映在家用收音機旁邊的小銀幕上了。&rdo;可是那時還沒有電視機,連黑白電視機也沒有。但是雖然沒有這些,中產階級居然也度過了大蕭條時期的整個30年代。簡直像拓荒者的生活!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