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第1/2頁)
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幅度上漲猶如火上澆油。如瑞典,由於近年來國內工資增長超過其他工業國
家,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漸漸失去競爭力。瑞士旅遊業由於海灣危機損失慘
重。原來準備去瑞士消暑的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的旅客紛紛取消
了旅遊計劃,退掉已經包下的旅館房間,已經來到的旅客匆匆打點行裝,提
前回國。不少遊客由於信用卡被凍結,囊中羞澀,不能購買昂貴的首飾,頓
使瑞士首飾業蕭條,旅遊業的蕭條,僅日內瓦一城就損失幾百萬瑞士法郎。
德國同法國一樣,自己生產的能源佔所需能源的一半。但是由於東西德
統一使德國經濟形勢較前脆弱,油價上漲更增加了人們對通貨膨脹再次上漲
的擔心。西班牙和義大利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更大,自給率只有20 %,因此受
海灣危機影響較大。義大利自海灣危機以來,已損失110 億美元。這些國家
指望透過美元匯率下降,部分地彌補石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
從海灣危機發展成海灣戰爭,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海灣地區的國家。被
伊拉克吞併的科威特,遭受的損失最為慘重。據西方通訊社報導,伊軍佔領
科威特後,進行有組織的搶劫,把科威特價值40 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黃金運
回巴格達,海灣戰爭爆發後,伊拉克加緊破壞科威特的石油設施。科威特石
油大臣阿邁裡說,由於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經濟設施,特別是石油部門的
設施,已經遭到嚴重破壞,各種損失至少在數百億美元以上。
跟伊拉克接壤的約旦,在海灣危機中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損失。曾經每年
給這個國家帶來5 億美元外匯收入的旅遊業,變得蕭條冷清了。由於約旦批
評美國在海灣駐軍,沙烏地阿拉伯減少了對它的石油供應。在歐洲和日本保證
向因海灣危機而受到影響的國家提供的20 多億美元的援助中,約旦只得到
400 萬美元。約旦對伊拉克和科威特這兩個傳統市場的出口,佔其總出口額
的30 %,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聯合國對巴格達實行貿易禁運而中斷了。
約旦另一個主要市場是沙烏地阿拉伯,它本來希望能從這裡彌補自己從科威特
失去的石油和貿易,但沙特也對約旦採取了疏遠的態度。據約旦政府公佈的
數字,到1990 年年底為止,約旦損失了10 億美元的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
的30 %以上。整個戰爭期間,人們估計,約旦各個方面的經濟損失約達30
億美元。
埃及從海灣危機爆發以來遭受近250 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個數字包
括:在科威特的埃及人的財產、存款和積蓄150 至200 億美元,伊拉克拖延
未付的款項和軍事債務446 億美元,埃及在旅遊、蘇伊士運河以及在科威特
和伊拉克工作的勞務人員的損失共達452 億美元。埃及120 萬勞務人員被迫
回國,使失業人數增加到400‐500 萬人。
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地區產油最多的國家,從1990 年8 月初到年底,沙特
日產石油從530 萬桶增加到900 萬桶,全年平均日產石油6394 萬桶,比1989
年增加27 %,創1982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由於產量增加和油價上漲,石油
收入增加240 億美元。但是,沙烏地阿拉伯既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