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第1/2頁)
解力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略目標的有效手段,故隱形、反隱形鬥爭必將日趨激烈。
‐‐海灣戰爭表明,精確制導武器(雷射制導炸彈、紅外跟蹤飛彈等)
是現代戰爭的主要攻擊手段,具有很高的命中率和殺傷力,因而制導與反制
導的鬥爭又成為電子戰的重點領域。
‐‐海灣戰爭表明,現代戰爭是高技術、高消耗的拼搏。沒有先進的、
一定數量的電子戰技術裝備,就不能取得制電磁權;沒有制電磁權,就沒有
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就沒有海上、地面作戰的主動權。
‐‐電子戰具備國家總體戰略的性質,是一種富有戰鬥力的作戰形式,
是一種能應用到所有規模戰鬥的武器。電子戰集高技術於一身,已引起各國
的高度重視。
‐‐海灣戰爭表明,情報工作具有戰略意義。西方一些軍事專家認為,
海灣戰爭中,最致命、最昂貴的武器不是飛彈、戰鬥機、坦克或戰艦,而是
美國部署在該地區的龐大的情報系統。這些情報系統從價值近10 億美元的情
報立星到車載電子竊聽和測向系統,它們對克敵制勝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科技電子戰的威力,使布希對奪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充滿信心。欲知布
什的賭注與決心,且看下文分解。
第三十三章戰火殃及世界經濟
海灣戰爭災難多,全球經濟遭折磨;
中東國家尤為甚,歐美妄說有快活。
舉世注目的海灣戰爭,給&ldo;冷戰&rdo;緩和後稍微放晴的世界經濟又蒙上恐
怖的陰影,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其中,中東地區的國家和缺乏石油資源的國
家是最大的受害者。
海灣地區,不僅戰略地位重要,而且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自從石油
取代煤炭成為主要能源以來,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就與海灣地區的石油供應
息息相關。海灣地區所產石油主要銷往西方國家和日本,這為它們的工農業
和交通運輸得以迅猛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據美國《時代》週刊提供的數字
表明:日本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佔其國內石油消費量的64%,法國35%,意
大利32%,英國14%,美國21%,西德9%。由此不難看出,西方經濟發展
同海灣地區的石油供應和油價波動緊密相關。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世界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從8月1日到8月7
日,在紐約商品交易所,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每桶價格從2154美元上漲
到2831美元;在歐洲現貨市場,北海布倫特原油每桶價格從205美元升至
2865美元;中東杜拜原油每桶價格從1810美元上漲到2570美元。一週
之內,每桶石油價格上漲了6至8美元,這是多年來未曾有過的,到8月21
日這3種油價分別上漲到2909美元、2910美元和2635美元。到10月10
日,北海布倫特原油每桶價格突破40美元大關。
美國一些報刊曾就此發表評論說;海灣危機使美國成了&ldo;石油的人質&rdo;。
如果戰爭拖下去,紐約夜晚的燈火將不會那麼明亮,&ldo;自由女神&rdo;手中的火
炬會變得暗淡無光,美國這個&ldo;安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兩億輛汽車)會因
沒油而放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