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第1/3頁)
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什麼是名士風流
&ot;風流&ot;一詞早在漢代已廣泛使用,原指風俗教化如風之行、如水奔流。
《後漢書&iddot;刑法志》雲:&ot;吏安其官,民樂其業??風流篤厚,禁罔疏闊。&ot;後詞意變遷作英俊、傑出之意以形容人物。蘇軾《念奴嬌&iddot;赤壁懷古》詞:&ot;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ot;毛澤東在《沁園春&iddot;雪》中寫道:&ot;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ot;。風流也指文學作品的超逸美妙的風格,嵇康《琴賦&iddot;序》:&ot;體制風流,莫不相襲。&ot;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雲:&ot;不著一字,盡得風流。&ot;也指女子風韻和不正當的男女關係。花蕊夫人《宮詞》雲:&ot;年初十五最風流。&ot;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雲:&ot;長安有平康坊,妓女居之地??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ot;我們所闡述的晉人風流是指這一時期士人的風度,標格。冠以風流者有一種自由精神,脫俗的言行,超逸的風度,為士人所崇尚,作為追求的目標。近代、現代美學家將&ot;風流&ot;視為魏晉名士&ot;人格美&ot;的一種表現。《晉書&iddot;殷浩傳》&ot;(浩)善玄言,與叔父融俱好《老》、《易》。融與浩口談則辭屈,著篇則融勝,浩由是為風流談論者有所宗。&ot;《南史&iddot;王儉傳》:&ot;儉嘗謂人曰江左風流宰相,唯有謝安。&ot;風流往往與恃才而不拘禮法的名士連在一起,稱之為&ot;名士風流&ot;。名士多風流早在漢代就已這樣了,《後漢書&iddot;方術傳論》曰:&ot;漢世所謂名士者,其風流所知矣。&ot;《顏氏家訓&iddot;雜藝》雲:&ot;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唯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ot;《晉書&iddot;王獻之傳》雲:&ot;(獻之)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閒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ot;既然王羲之是&ot;風流才士&ot;、王獻之是&ot;風流一時之冠&ot;,何為風流?我們有必要作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ot;風流是一種美&ot;1,是魏晉士人的一個鮮明特徵。馮友蘭說:《世說新語》常說名士風流。我們可以說,風流是名士的主要表現。是名士必風流。所謂&ot;是真名士自風流&ot;。
(二)風流的表現形式
魏晉風流表現是多方面的,但歸納起來不外乎三種形式。
1 恩格斯《致康&iddot;施米特》,《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第484 頁。2 恩格斯:《路德維希&iddot;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 斯選集》第4 卷,第249 頁。1 馮友蘭:《論風流》,《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 年第1 版。2 馮友蘭:《論風流》,《三松堂學術文集》。
即清談之風、品題之風、任誕之風。清談之風:清談也稱為&ot;談玄&ot;、&ot;清言&ot;、&ot;共談&ot;、&ot;共論&ot;等。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東漢,當時大學生聚集在京師,群言放論,揭露社會的黑暗和當權者的腐敗,實際是一種政治行為。到了東晉,清談和東漢相比,顯然不同了,清談主要以玄學為內容,脫離實際,避開政治,不幹預朝政。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指出:這種清談,本從漢之清議而來。漢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議論政事,其初在杜會上很有勢力,後來遭執政者嫉視,漸漸被害,如孔融、禰衡等都被曹操設法害死。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治,而一變為專談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我了所謂清談了。但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