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第1/3頁)
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章 美深思想 一、崇尚自然和虛靜無為的審美理想
對於&ot;自然&ot;,臺灣學者盧建榮說:&ot;魏晉時人喜歡用自然一辭,並從此引申出一連串的豐富思想。&ot;&ot;自然&ot;一詞根據他的解釋:&ot;由正面的界定的意義是:物之本性自足。&ot;&ot;由反面的界定的意義是:不使物自足之本性受到任何改變或破壞。&ot;1當時的哲學家們用唯心主義解釋《老》、《莊》的天道自然之說,他們的主要論點是&ot;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而聖人體法自然,所以當以無為本,應當無為。&ot;東晉的風流名士厭惡官場的腐敗,為避免政治的險惡,他們崇尚老莊的&ot;無為&ot;思想,其中不少人消極避世,隱居山林,以達到遠離世俗的目的,風流名士中,也有不少人雖然未曾隱居,但也沉溺於在山水之中。
北方士族南渡以後,居住在江南富饒之地,他們在自己的莊園&ot;山墅&ot;裡,過著閒適優雅的生活。江南氣候溫潤,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會稽地處會稽山脈和河網平原交接地段,境內峰巒疊翠,江河奔流。傳說上古帝王虞舜曾在這帶巡狩遊想,親自耕耘;春秋時期越為吳所敗,勾踐退居此地,臥薪嘗膽,秦始皇曾登會稽山,望南海??會稽的東山,是謝安出仕前居住的地方,也是王羲之、許詢、支遁、孫綽遊歷之處。宋人王鈺在《東山記》中作出了這樣的描述:東山巋然特立於眾峰間,拱揖蔽兮,如鸞鶴飛舞;林谷深蔚,望不可見。逮至山下,於千峰掩抱間得微徑,循石路而上,今為國慶禪院,乃太傅故宅。絕頂有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遺址,至此山川始軒豁呈露,萬峰林立,下視煙海渺然,天才相接,蓋萬裡雲景也。屬於會稽管轄的判縣也是引人入勝的地方。這裡&ot;竹色溪下綠,荷花鏡中香&ot;,風景寧靜秀美,被譽為人間仙境。謝靈運有詩云:瞑投判中宿,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江南,特別是會稽的山水之美在士人們遊歷和居住時被發現,並與他們的思想產生了交流,成為審美物件,把沒有生命力的山水看成是有靈性的。&ot;??人於山水,如好美色,山水於人,如驚知己;此種境界,晉、宋以前文字中所未有也。&ot;2王羲之曾說,&ot;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ot;,這與他陶醉於大自然,發現山水之美不無聯絡。《晉書&iddot;謝安傳》有這樣一段記述:&ot;(謝安)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桑門支遁遊處。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ot;地處會稽西南十餘公里處的蘭諸山下,相傳是越王勾踐種蘭花的地方,也是王羲之和名流志士們宴集過修禊日的地方,&ot;這裡有崇山峻嶺,茂林修1 盧建榮:《魏晉自然思想》,臺灣聯鳴文化有限公司1981 年版。
1 乾隆五十七年刊本《紹興府志》卷五。
1 引自《登臨海嶠與從弟惠連》,逮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冊,中華書局1983 年第1 版,第1176 頁。
2 錢鍾書,《管錐編》,中華書局1979 年第1 版。第1038 頁。
竹,又有清流激湍??&ot;3面對絕美的山水,王羲之感嘆人生,欣然命筆寫下了《蘭亭序》,以申其志。由於王羲之早就&ot;無處世意&ot;,加上與王述不和,故此後第三年,便告誓辭官了。既去官,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遊,弋釣為娛。他曾&ot;遍遊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ot;,&ot;遊目聘懷&ot;,&ot;極視聽之娛&ot;。如果說王羲之辭官有消極因素,那末他此後在邀遊山水,進一步發現了自然美的真諦,陶冶了藝術心靈,&ot;文章多得江山助&ot;,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