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審美內涵的典型性,或是否體現了作家崇高的審美理想。小說一旦將生活的真實轉化為藝術的真實之後,它就能在讀者想象的世界裡創造出一個遠比生活的真實更具特色、更具魅力、更具新鮮感的嶄新境界。
2。豐厚之美
一部好的小說就像一種含孕深廣的人生,使你置身於富有立體感的真實而廣闊的生活裡,它總是多側面地給讀者以體驗、暗示、勸誡或憧憬。小說藝術的豐厚之美,不在所表現的生活面如何廣闊,而在本質上的凝聚;不在所寫人物的多少,而在形象塑造的典型性;不在現象上的熱鬧,而在思想內涵的深邃;不在篇幅的長短,而要看整體上是否充實,是否有玩味的餘地。
文學即人學,以敘事為主的小說藝術更是以寫人為中心,因而,小說的豐厚之美重點則在於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多大的概括性、寬泛性或多義性。小說家運用形象思維來創造形象,而形象總是永遠大於思想的。或者說,小說形象總有確定的一面(作品所賦予形象的含義),也有不確定的一面(讀者憑藉自己的經驗與修養對形象的體會與鑑賞),這樣,對小說內容的理解也就不是單純劃一的了,從而體現出小說的豐厚之美。換句話說,小說讀者從確定的一面見出不確定的一面,以自己的經驗和修養對它那不確定的一面給予種種不同的確定,這即是形象單純而內容豐厚的小說之所以吸引人的奧秘之一。
3。鑄靈之美
所謂鑄靈之美,即指小說能夠淨化人的心靈,鑄造人的靈魂。人性不是消極地由社會所賦予,它的生理基礎帶有一定的遺傳性,但其根本的還在於後天培養。人的可貴之處,也在於人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和創造性。
大凡對美的事物的鑑賞,都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不過,在小說鑑賞中,由於小說還具有逼真之美和豐厚之美,這為小說的鑄靈之美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鑑賞一篇優秀的小說,就像我們感受生活之美那樣身心併入、潛移默化,乃至於整個人格都注入進去,從而受到靈魂的陶冶。
美與人的性靈應該像春風與楊柳那樣自然和諧地統一在一起,而感受小說之美,正是培養我們細緻入微的性格和純正高尚趣味的最好途徑之一。作家楊沫曾深情地說:“讀起蘇聯的革命小說,漸漸,我的心情變了,我從憂鬱、苦惱變得歡快、活潑;我從滿目的淒涼、汙濁中,看到了高尚和光明;我從詛咒憎恨罪惡的人生,變得熱愛並歌頌美好崇高的事業,我終於找到出路了!”(《青春是美好的》)這就生動地記敘了楊沫在小說鑑賞過程中情感受到淨化的情形。
4。認識之美
凡文學都是現實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而作家要反映它,必然就得帶上自己的情感色彩與審美認識,因而我們鑑賞文學,實際上也就是對作家所反映的生活的一種再認識與再評價。小說是生活的藝術的反映,同時小說的逼真之美又要求我們在鑑賞小說的過程中希望認識到更多的東西,使得小說的認識之美顯示出更為細膩、更為真實的特色。晚清時的曼殊在他的《小說叢話》中就說:“欲覘一國之風俗,及國民之程度,與夫社會風潮之所趨,莫雄於小說。蓋小說者,乃民族最精確、最公平之調查錄也。”這是不錯的。
不過,小說鑑賞的認識之美,其心理過程始終伴隨著藝術形象與藝術情感進行。我們常說:“文學是生活的教科書”,但不少人把文學這部教科書做了片面的直解,以為鑑賞小說所獲取的認識之美與閱讀一般教科書是等同的,忽視了小說鑑賞是屬於審美的範疇,具有形象性與情感性的特點。認識與審美,二者在小說中互為表裡,相得益彰,而一般科學論文卻不具有審美的功能。
二、小說鑑賞的審美要求
1。從“看故事”到“看人物”
從傳統的理論